案例介绍

咨询人:孩子妈妈

孩子信息:34岁男士

指导老师:蔺玉娥老师及督导团队

概况:儿子因为工作挫折辞职在家,带着媳妇一起躺平啃老,让父母苦不堪言。

经过指导后,他重新找回了自身的价值和内在力量,不再逃避生活和责任。他顺利找到了工作,对父母学会了体贴照顾。

“妈,我真不想上班,工作压力太大了。”

听到 34 岁的儿子瘫在沙发上,说出这句话时,给我气的手止不住抖。

看着眼前这个曾经让我骄傲的儿子,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他怎么就变成了现在这副模样。

他大学毕业后,工作就一直不稳定,总是干几个月就辞职。

最近这一回,更是直接撂挑子在家,每天除了打游戏,就是抱着手机刷视频,日子过得浑浑噩噩。

而儿媳妇自从怀孕后就辞了工作,孩子出生后,更是心安理得地当起了全职太太。

原本我们家虽然不算富裕,但也过得安稳;

可现在,一家人的开销全落在了我和老伴那微薄的退休金上,压力大的让我们喘不过气......

这日子真是没了一点盼头。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01

说起来,我和老伴的退休金很少,也就是够家里的日常开销。

为了能多挣点钱,我天天天还没亮就起床到菜市场卖菜。

一站一天,晚上回到家,身上的骨头都像散了架一样,痛得不行。

赵女士跟蔺老师哭诉着,视频那头,赵女士一度哽咽。

“即便我都这么辛苦了,儿子儿媳他们跟没心一样,心安理得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记得有次晚上回家,我都忙了一天了,回到家却看到一片狼藉;

吃完饭的碗筷没收拾、饭菜只剩了两口、各种衣服袜子还丢得到处都是。

儿子儿媳却窝在沙发里,眼睛盯着电视,一点也不管。

我忍不住冲他们喊:

“你们都多大了,怎么就不能体谅体谅我们老两口?我们还能养你们多久?”

可儿子满不在乎地说:

“妈,你就别瞎操心了,等我过段时间我自然会去找工作。”

儿媳妇也在一旁帮腔:

“就是,大环境不好,也不差这一两天了。”

听着他们的话,我真是满心的委屈无处诉说。

我默默走进房间,一个人抹眼泪。

我不断地问自己,曾经那个懂事上进,学习成绩优异的儿子,到底去了哪里?

怎么会变成现在这样,被大家说三道四的“无用”之人。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有次和朋友聊天,她推荐了九州金榜家庭教育,我就抱着试试的心态,拨通了你们的电话。

02

一开始电话接通后,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耐心地听引导我倾诉,从儿子的成长经历,到现在他和儿媳的状态。

我一通说完后,虽然委屈,但听着老师的安慰心里轻松了不少。

心理咨询老师告诉我,像儿子这样的案例并不在少数,造成他们现状的一个共同点就是:自我效能感低。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意思是孩子的内心完全的不相信自己;

在工作中遇到的很多挫折让他没有信心觉得自己能够胜任一份工作。

而我不仅没有及时的鼓励他,反而更加剧了心理障碍的产生。

就像小时候每次他想尝试新点什么,我都用 “为你好” 的理由管着他,盼着他只要学习好就够了;

后来,长大之后他连要穿什么外套都要问我意见。

老师说,是我从小对他的管控剥夺了他证明自己的机会;

让他觉得一旦离开了父母,自己做什么都做不好。

想起来去年我花了很多钱给儿子安排了一份体面的工作,结果他干了三个月就辞职了。

当时气得我直掉眼泪,现在想想,我何尝问过他喜欢什么?

从选专业到报考大学、甚至是儿媳妇也是我亲自挑选的;

我和孩子他爸一直以过来人的身份替他决定一切,我以为这是“为他好”,却没想成了他如今啃老的原因。

老师说,他现在 “躲” 在家里,就是用这种无声的反抗在说:“妈妈,我想为自己活一次。”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原来比规划未来更重要的,是帮他找回面对生活的勇气;

比成绩更珍贵的,是我们之间的信任。

我要重新学做一个能倾听、会放手的妈妈。

03

在蔺玉娥老师的指导下,我决定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我们第一次视频通话时,不仅让我受益匪浅更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心境。

蔺老师说:

孩子妈妈,你不要害怕,不要怕孩子做不好,不要怕孩子脱离你的世界;

你要明白他长大了,他来到这个世界、来到你的身边就是来让你成长的。

你要做的就是信任他,鼓励他,让他变成一个全新的、和自己不一样的他。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在蔺老师下,我开始每天录制和儿子的对话片段发过去分析。

有次她指出,我总用 “必须”“马上” 这类命令词,让儿子自尊心受挫。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按照专家教的方法,我把反思写在日记本上,提醒自己克制。

鼓起勇气和儿子说话时,我学着蔺老师说的,先分享自己工作的烦心事:

“今天菜市场人变少了,再卖不出去就蔫了。”

儿子愣了一下,破天荒安慰我:

“妈,别太放心上,大不了我们吃。”

这简单的回应,让我看到了破冰的希望。

接下来的日子,蔺老师每天都和我线上复盘。

当儿子说起想做游戏测评时,我差点又要反对,赶紧给专家发消息求助。

蔺老师发来说:

“先肯定他的热情,再引导他思考规划。”

我深吸一口气,说:

“你对游戏这么了解,说不定真能做出有意思的内容!不过咱们要不要一起研究下?”

儿子瞬间眼睛亮了,滔滔不绝说了半小时。

蔺老师还教我用 “三明治沟通法”:先表扬、再提建议、最后鼓励。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我把这个方法用在儿子熬夜剪视频时:

“你剪辑的创意特别棒,不过总熬夜伤身体,咱们能不能调整下时间?妈妈相信你能安排好。”

没想到他真的开始规律作息,还主动和我分享涨粉的喜悦。

蔺老师还指导我用 “赋能式提问”;

比如 “你觉得下一步怎么做更好?”“需要妈妈帮你什么?”

儿子在这样的对话里越来越自信,主动参加行业交流会,还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不再像以前那样,一看到他们不工作就指责、抱怨;

而是试着心平气和地和他们坐下来,好好沟通,听听他们内心到底在想什么,有什么需求。

我也鼓励儿子多出去走走,参加一些社交活动,说不定能找回以前的自信,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情。

为了帮助儿子找到合适的工作,蔺老师根据他的专业和兴趣爱好,给他提供了不少职业规划建议。

在老师的推荐下,儿子报名参加了一些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每天都认真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看着儿子一点点地改变,我心里满是欣慰。

04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儿子终于有了明显的变化。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他不再整天窝在家里,而是主动在网上投递简历,积极参加各种面试。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找到了一份销售工作。

这份工作并不轻松,每天要见很多客户,压力也很大;

但他却干得劲头十足,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回到家虽然疲惫,可脸上却洋溢着笑容。

看到丈夫的转变,儿媳妇也深受触动。

她开始尝试着做一些兼职工作,利用自己的特长,在网上接一些设计的活儿,虽然挣得不算多,但也能补贴一点家用。

家里的氛围渐渐变得温馨起来。

看着儿子儿媳的这些转变,我心里充满了欣慰和感激。

这一切都多亏了九州金榜家庭教育和蔺玉娥专家的帮助。

现在,我们一家人的生活虽然依旧忙碌,但却充满了希望和幸福。

未来,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当孩子在岁月中悄然长大,思维与认知已迈向新的台阶,父母却仍执着于沿用儿时的引导方式。

这种错位的关爱,恰似给渴望展翅的鸟儿系上细绳。

他们习惯了孩子幼时的依赖,以 “为你好” 之名,继续事无巨细地安排,用简单直接的指令代替平等交流,忽视孩子内心对独立与尊重的渴求。

长此以往,孩子的自主意识在压抑中被消磨;

要么因长期不被信任而丧失自信,面对挑战时退缩犹豫;

要么在逆反心理驱使下,与父母激烈对抗,亲子关系陷入僵局。

这种 “不愿放手” 的引导,看似是守护;

实则是阻碍孩子拥抱独立人生的屏障,让孩子在家庭期待与自我成长的撕裂中,难以真正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孩子终会长大,而我们也该学会放手。

点亮在看,一起共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