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球落地时石宇奇握拳怒吼。
比分牌定格21-18,他刚在第二局化解三个局点。
没人想到一周前他还在韩国赛爆冷首轮出局。这场苏杯半决赛对决早有伏笔。石宇奇与奈良冈功大过往13次交手8胜5负,最近一次却在三个月前的日本公开赛告负,当时他决胜局19-21被逆转,教练组赛后罕见用"心态波动"评价表现。
但今天第一局他上来就压着对手底线抽杀,11-5领先进入技术暂停时,连解说都忍不住说"这球路跟上次完全不一样"。场边日本队教练频繁起身踱步。奈良冈的拉吊战术被彻底拆解,石宇奇不再盲目起跳扣杀,反而用平抽快挡把比赛拖入自己的节奏,第二局中段那次长达47拍的多拍对抗,他跪地扑救后反斜线得分,镜头给到替补席,林丹正微微颔首。
混双冯彦哲/黄东萍的开门红给了他底气。
这对组合上次苏杯半决赛输球,让中国队陷入过7小时苦战,今天却只用42分钟就拿下首分,黄东萍赛后说"这次没敢多想,就盯着每一个球",这种心态似乎也传染给了石宇奇,他在赛后采访时反复说"做好了打满三局的准备",可实际两局就解决战斗,让场边记分牌的"2-0"格外刺眼。争议点藏在技术统计里。奈良冈全场23次主动失误,比石宇奇多出11次,但日本媒体赛前强调的"体能优势"没出现,反倒是石宇奇在决胜阶段加速突击,这不得不让人猜想:国羽男单的训练计划是否有了新调整?
那些关于"老将难当大任"的讨论,会不会随着这场胜利出现转机?数据不会说谎。
中国队连续16次晋级苏杯决赛,但上一次夺冠还是2019年,中间三次决赛两负韩国一负印尼,男单项目更是被调侃"靠林丹吃老本",直到石宇奇、李诗沣这批95后崛起,可国际赛场胜率始终在60%徘徊,这次击败日本队的关键先生,能否成为打破"冠军荒"的钥匙?
我个人觉得这场胜利藏着双重信号。
一方面石宇奇证明了技改成效,不再依赖身体对抗的打法更可持续,另一方面日本队的快速进步不容忽视,他们男单女双都形成集团优势,这种此消彼长的竞争,才是羽毛球运动最吸引人的地方。但也有隐忧:当对手开始研究我们的新战术,年轻队员能否及时拿出B计划?
青训体系里是否还有更多"石宇奇"?比赛结束时现场响起《追梦赤子心》。
看台上有小球迷举着"石叔叔加油"的灯牌,这场景让人想起十年前的伦敦,那时林丹李宗伟的对决万人空巷,如今新生代扛起大旗,虽没有绝对统治力,却多了股不服输的拼劲,就像石宇奇救球时磨破的鞋底,胜利从来不是单靠比分丈量,是每一拍都拼出明天的可能。
至于中国男单是否迎来黄金时代,现在下结论还太早,但至少这场胜利,让所有关注羽毛球的人,又多了份期待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