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到底有谁在啊?”

这句原本出自都市剧《玫瑰的故事》的台词,因为林更新的一句灵魂发问,意外成了2024年夏天最热门的网络梗。



从清华、复旦的招生“互怼”,到新疆、河北文旅的“半路截胡”,再到网友们对北京文旅的调侃,一场围绕“存在感”的流量狂欢席卷全网。

然而,当热闹褪去,一个更现实的议题浮出水面:手握深厚文化底蕴的北京,为何在年轻人心中成了“需要自证存在感”的城市?

这场看似无厘头的“反向营销”,能否让北方文旅在与南方网红城市的竞争中扳回一城?

“北京到底有谁在啊”的爆火,最初源于一种微妙的“反差感”。

在剧中,这句台词是角色对妻子的无能狂怒和疯狂PUA。

但在现实中,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本应是“无需自证”的存在。



然而,各地文旅和高校的二次创作,却将这句话推向了一个更荒诞的语境:新疆文旅喊话“北京有大兴机场,但坐上飞机就能到新疆”。

清华、复旦用“代码”和“玫瑰”玩梗招生;甚至连北京文旅自己都开始罗列“214个A级景区”试图证明“北京确实有谁在”。

这种“自证”背后,折射出的是北京文旅的流量焦虑。

尽管2024年北京文旅收入突破4000亿元,接待游客量达2.1亿人次,但“网红景点打卡量”仅为成都的65%。

年轻人对北京的印象,似乎仍停留在“故宫长城人挤人”的传统标签,而成都、长沙等南方城市则凭借“火锅熊猫”“茶颜悦色”等更具网感的IP抢占心智。



北京不缺文化资源:故宫年文创收入超15亿元,中轴线申遗成功后更成为全球游客的打卡焦点。

首钢园的工业风变身、法海寺壁画的数字化呈现,也展现了传统与现代融合的野心。

但问题在于,这些“高大上”的叙事,似乎总与年轻人的兴趣点错位。

反观淄博,一座原本存在感不强的北方小城,仅凭“烧烤不宰客”“秤准量足”的诚信形象,便通过短视频平台逆袭成顶流。



有网友调侃:“北京有故宫的庄严,淄博有秤的真诚。”

这种对比背后,是文旅传播逻辑的转变——年轻人不再只为“名胜”买单,更看重真实可感的体验。

北京文旅的“二创转化率仅0.3%”,恰恰暴露了其内容生产与传播链路的脱节:故宫的萌猫表情包再火,也难敌淄博老板娘“1v1烧烤服务”的烟火气。



北京文旅的另一个尴尬,在于“高端化”与“普惠性”的失衡。

环球影城客单价高达800元,却常年一票难求。

而京郊民宿人均消费不足200元,却因“同质化严重”“服务粗糙”饱受诟病。

这种反差,让北京陷入“两头不讨好”的困境:追求品质的游客抱怨“性价比低”,预算有限的年轻人则转向成都的“小酒馆”或长沙的“夜市摊”。



更深层的问题,是文旅消费场景的断层。

北京的“微度假”虽已起步,亮马河夜游、首钢极限公园等新业态也吸引了一批年轻游客,但整体仍依赖“大景区+高消费”模式。

相比之下,成都的“夜游锦江”将火锅搬上船,用MR技术还原古诗意境;

长沙的文和友用“复古市集”复刻80年代街景——这些项目未必高端,却精准击中了年轻人“既要好玩又要出片”的需求。



北京文旅并非没有尝试“年轻化”。

从“北京中轴线”主题集章活动,到钟鼓楼的“击鼓鸣钟”互动体验,官方努力将文化符号转化为可参与的玩法。

然而,这些策划往往被诟病“像国企开会”——流程严谨却缺乏网感。

反观清华、复旦的招生梗,凭借“代码10003”“黄亦玫严选”等谐音梗和剧情联动,轻松斩获百万点赞。



这种差距,本质是话语体系的错位。年轻人需要的是“梗文化”的即时共鸣,而非一本正经的宣导。

北京文旅的困境,恰如网友吐槽:“他们知道环球影城有哈利波特,但不知道大学生特种兵只想要人均50的撸串自由。”

当“淄博烧烤专列”用最朴素的真诚打动游客,北京仍需思考:如何让故宫的琉璃瓦接上地气,让中轴线的历史感变成可分享的社交货币?

北京的“反向营销”虽显笨拙,却暗含转机。热梗的传播证明,这座城市的“存在感焦虑”本身已成为一种话题资源。

而要真正逆袭,或许需要一场“祛魅运动”——放下身段,拥抱更草根的叙事。



西安用“大唐不夜城”让历史“活”成短视频,北京同样可以挖掘更细腻的城市切面。

比如,将胡同大爷的“京片子”教学做成方言挑战赛,或用“中轴线日落打卡”绑定年轻情侣的浪漫需求。

官方账号不必执着于罗列数据,而要学会“借梗发挥”。

若能联动热剧推出专属路线,或邀请林更新担任“文旅体验官”,或许能实现破圈传播。

与其斥巨资打造新地标,不如优化细节体验:在热门地铁站增设行李寄存柜,为游客设计“避坑指南”小程序,甚至学习淄博的“诚信秤”模式,让每一家卤煮店都成为城市口碑的传播节点。



“北京到底有谁在啊”的爆梗,或许终将被新的热点取代。

但对北京文旅而言,这场狂欢的最大启示在于:城市的魅力,不在于证明自己“有谁在”,而在于让每个到来的人感受到“为何值得在”。

当故宫的落日、胡同的烟火、甚至一碗豆汁儿的酸爽都能成为年轻人“必打卡”的理由时,北京或许才能真正告别“自证”,成为一座“无需解释”的城市。

(老A)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