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立夏一到,菜市场有些“老熟面孔”突然少了——而有些蔬菜虽然还在摊位上蹲着,却怎么看怎么别扭?

说起来小时候,哪懂得什么“反季节蔬菜”啊。现在生活好了,温棚技术牛,钱多点啥时候都能端上餐桌。咱家以前逢节头儿,总盼着第一筐香椿和头茬苋菜上市,哪像现在,冬天也能吃黄瓜、草莓,春天居然还能买到秋天才有的豆角……菜篮子的确丰富了,但味道、营养,真就跟着“进化”了吗?


前两天我特地溜达了几大超市,有点意思。有机蔬菜区一把小青菜19块,顺手抓一把吊瓜苗才8块钱。咱还买不起喽?!但划算归划算,我发现有几样反季菜,真不值得大家凑热闹。

就比如……

“看起来鲜,吃进嘴就是柴”——反季豆角、豇豆


我是真爱这俩,夏天一把豆角加点肉末,能连吃三碗饭。但立夏过后,街上那些豆角味道就变了。菜市场师傅都悄悄跟我吐槽,5月初的这一批多数是大棚货,长得快但口感却柴、夹生,经常有“老筋”——总觉得嚼不烂,糊得很。你说直接吃?得加倍油,加倍炒,咋都不香。听老人说,豆角本来属夏秋产物,立夏前后上市却是赶着棚子出来的,很容易残留农药,不吃放心,吃也吃不出小时候的那味。

价格?反季的豆角竟然比应季菜贵一倍,10块一斤不算少。您说合适吗?


西兰花、菜花,立夏后的“假新鲜”代表

有一阵我超迷西兰花,蒜蓉炒、焯水蘸酱吃太方便。但5月一过,超市西兰花苦味越来越重,咬一口纤维死多,水分少了,菜花也一撕就掉渣。一次和菜贩聊,他说:“这时候的西兰花、菜花都是改良种,要不是储存来的,就是催出来的,营养也打折。”我翻翻价签,立夏后这种蔬菜还死撑着十来块一斤的价——商家大概也是想趁着大家没反应过来多卖两天。

吃西兰花本想解腻,没想到卡喉(试过暴力蒸快十分钟,还是柴柴的!),打汤都全是纤维……太影响心情了。


韭黄、香椿类“反季热门”:贵到窒息还没味道

不少朋友春天还馋韭黄炒蛋、香椿拌豆腐。但是真心说,5月立夏前还行,过了这槛,餐桌上的韭黄多数都没啥韭香味了。香椿更别提,反季节的要说便宜点吧,根本没有。你要买点新鲜的,一小把能卖到二三十,买之前得心理建设半天。

我家有次为了“补一口春味”硬买了点回来,香椿叶头不饱满,吃起来似有似无的香气,结果全家做了个香椿炒鸡蛋,最后还是倒进了垃圾桶(娃说“苦、涩”得很)。说真的,真想念小时候院里那棵香椿树,哪像现在市场这些“反季货”,掏钱包用心伤啊!


苦瓜、西红柿,立夏买得早不如买得巧

我妈特意叮嘱,立夏后这些菜容易“贪个早”,都是温棚农药催出来的。西红柿是标配,形状均匀、又红,偏偏吃起来生生的、没啥香味,甚至带点酸。苦瓜大多是大棚菜,皮糙肉厚,熟了却苦得过头,孩子看到跑得飞快。

还有,这类反季节大棚蔬菜普遍容易残留激素、农药,尤其是西红柿皮厚瓤硬的,实在不建议图新鲜。你说现在菜不贵,谁不想多尝尝?结果吃了两天闹肚子,肠胃还变脆了!


草莓、甜瓜“假季节”的小心机

立夏后还在买新鲜草莓和甜瓜的朋友,一定要留心了!这个时候的“草莓”基本上是大棚最后一波,很可能打了一堆催熟剂,就是为了撑到卖个好价钱。甜瓜也一样,甜归甜,没啥香气,咬一口水都不多——和前一阵头茬那种“自然熟”不是一个味儿。为啥还贵?因为成本高啊——棚里催熟光照啥的就要花钱,一传到消费者头上…合着还是咱买单。


说了那么多,也不想显得矫情。谁不想餐桌花样多?但我总觉得,蔬菜应时最安心。想省钱、吃好、不被反季节坑,咱买菜有几个铁律:

  • 多闻,多看,多问。实在拿不准就别买新鲜“上新的”反季货,应季本地菜踏实;

  • 摊贩自己本地种的,往往更靠谱(价格也良心);

  • 看叶子、掰菜梗:应季菜水灵靓丽,反季菜打蔫打色发苦发涩,别被骗;

  • 有些蔬菜立夏后缺货了,不如顺应季节,多试点空心菜、苋菜、油麦菜、瓜类,好做又新鲜还不贵。

多聊几句,谁不想一口咬下去又鲜又脆?有时候贵的不一定好,反季节的不一定放心。我个人建议,5月立夏以后,家里买菜还是以应季为主,远离反季大棚菜,既保证孩子家人健康,也不怕被忽悠出“冤种”价。

咱们下次买菜遇到啥趣事,记得和我在评论区唠唠。愿大家立夏后,蔬菜篮都是新鲜的,好心情陪你一整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