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sirjoancornella
五一假期,上线闲聊几句。
今天看了财新一篇特稿:《查出白血病,千万资产的中产坠落》
挺心有戚戚
周女士原本家庭富裕,在北京有房有娃,生活很滋润。
但30多岁查出了白血病。
老公最初积极联系治疗,不幸周女士病情二度复发。
可能是老公深感无望吧——
选择「背刺」爱人。
瞒着周女士将家里的房产抵押、套现。
后来两人离婚,周女士独自带娃,边看病边赚钱,很辛苦。
因为资金紧张,她参与了所谓的「配捐」:
比如向指定账户交4万块钱,可以回款4.2万。
到了2024年,暴雷被骗了90万。
麻绳专挑细处断...仅仅几年时间,周女士的家庭从富裕滑落到了谷底。饱受身心、经济、情感创伤。
万幸的是,周女士最后一次移植还算顺利。
目前过去了四年多,没出现大问题——临床上,五年不复发代表治愈,后续的存活率会变高。
二
财新这篇文章,让我回想起好几篇写“家庭变故”的文章。
可能大环境变化?这类文章密集增多了。
今年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篇《》
主人公也是个女生,叫小树。
小树家里早在20年前就在北京买房了,存款也超过了500万。
可以轻松供她读私立学校,去美国游学。
但,父亲生前没拿太多钱去买房,把更多钱投到了生意中,没吃到多少房价红利。
到了2017年,父亲患上了癌症。
第一次治疗父亲康复了。
但——因为生意需要,父亲又很快回到酒桌,和客户推杯换盏。
抽烟、熬夜,花了大笔医药费之后去世。
2023年父亲去世后,小树才惊觉——原以为的高资产家庭,其实里子早已破败。
家里的生意在父亲去世后、彻底停摆。
全家现金流就 100 万。
小树学会了像“普通白领”一样精打细算,体会到了巨大的生活落差。
三
我看这类报道,最大感受是:
人生太容易遇到回撤了。
一些想象中的富裕或中产家庭,如果没扛住回撤,也会被撞到下坡路。
回撤,是一个投资术语。
我后来发现——用来描述人生也很合适。
年轻的时候,总以为人很容易平平顺顺过完一生。
屡屡碰壁后才惊觉:能够长长久久地平淡生活,已经是一种幸福了
人生路上坑太多、变故太难避免了。
如何规避回撤——或许是中年人非常需要思考的命题。
比如:
小心提防各种各样的骗局。
很无奈的是,有些骗局会来自亲友,或信任的人。
因为不设防,反而更容易踩坑。
要时刻记得:“钱一旦离开自身账户,经由他人,可能就会变得不可控”。
有合适的伴侣家人,当然是最好的。
好的伴侣可以帮自己一起控制回撤。
但不好的伴侣,会放大家庭的变故、还有回撤。
但何为“好伴侣”?
这又太考验个人的生活智慧了...
我自己在经历过几次感情之后,发现自己看男人的眼光可以说是鼠目寸光、审美低下,但又改不了。
只能放弃挑战这个能力圈了...
要注重身体健康。
健康是切切实实的财富,不光光是节省医药费,也让中年人有能力看护好自己的家庭。
我自己这两年做得最正确的两件事。
一个是坚持健身,把肌肉练起来、疼痛减轻了很多。
甚至能把娃扛到肩头,也用它对抗了抑郁(也靠吃药...)
还有就是调整饮食,减掉了24斤份量。
脂肪肝已远离我。
花一点钱购置保险。
其实,保险是一种控制人生回撤的金融产品。
避免陷入最差的情况。
当然,如果选到了不合适的,也会很鸡肋。
积蓄自己的收息资产,有持续现金流
我之所以看重收息股,也是因为它回撤少。
并且每年有红利入账,不用担心无钱可用。
回撤少、心态也会好,这也是一种正向循环。
如果把人生,看成一条投资的净值曲线。
可能,幸福的人生曲线,应该是缓缓向上的,不需要很急,但随着年岁的增长,能积累出复利。
我不喜欢大起大落的收益曲线;又或者持续向下的曲线。
人生难免有回撤。
比如一次生病,一次亏损,一次变故...
但如果有控制人生回撤的智慧,相信我们最终会安然度过。
PS.
不好意思,本想随意聊聊中年思考——没想到开启了一个沉重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