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前国务总理韩德洙已经正式宣布竞选总统。
在其竞选纲领中,他讲到:如若当选,将在上任的第一年就成立总统直属机构推动修宪议程,并在第二年完成修宪,然后第三年时辞去总统职位。
如何看待韩德洙的竞选宣言呢?在第一年,也就是今年成立总统直属机构推动修宪,并无难度,这在他的权力范围内。
但是,要想在第二年完成修宪,他就必须取得共同民主党的同意,而且,还要在修宪的内容上取得国民的认可和支持。
根据韩国宪法,总统或者国会过半在籍议员同意后,可以发起修宪动议;然后在60天以内,需要取得国会三分之二以上在籍议员的同意;在国会通过后的30天内,需要举行全民公投,除了要获得过半选民同意外,投票率也需要超过50%。至此,修宪才算完成。
韩德洙要在他当选后的第三年,也就是2027年时辞职,并举行总统和国会选举。
按照当前宪法,韩国国会的下一次选举,将于2028年春举行。因此,修宪内容,也必须包含对国会任期的改革。
当前,韩国总统与国会的任期是不重合的,他们不是同时选出,其任期也不会同时结束,这是韩国制度设计中的一个大问题。
韩国总统与国会任期的不同,使得正常情况下,每隔二十年,才会发生一次总统与国会在同一时间内选出的情况。
因此,大多数时间,总统和国会代表的都是不同时间段内的民意。这很有可能,就会使得总统和国会的意见完全相左,从而使得国政难以推进。
根据局势的变化,民意也是会变化的。
有人说韩国需要引入“中期选举”,这种说法值得商榷。事实上,国会与总统任期的交叉,使得韩国时常有了事实上的“中期选举”。
比如去年四月,韩国举行了国会选举,这时尹锡悦执政近两年,这样的选举,难道不是事实上的“中期选举”吗?
以美国为例,中期选举中,总统所在的政党,很难有好的表现。
事实上,尹锡悦自上台开始,他所在的政党,一直都没有在国会中过半。
他上台时,面临的是旧国会,代表的是“旧民意”,而不是“新民意”。等他执政了两年后,又面临了事实上的“中期选举”。
中期选举并非不好,但是,中期选举之所以叫“中期”,正是因为之前还有一个“初期”选举。在韩国,却经常没有“初期”选举,而只有“中期选举”,这就是非常不好的情况了。
韩德洙要在当选的第三年辞去总统职务,并同时举行总统与国会的选举,那么在这种选举中,当选总统所在的阵营,就容易在新一届国会取得优势,即使不能取得优势,其劣势也不会很大。
韩国当前没有副总统,当总统辞职、死亡或是被罢免后,就需要在两个月内举行新的选举,而国会又不能被解散,所以国会选举也不能提前举行。那么这又会导致总统与国会任期的不一致。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方法特别多,除了规定总统任期与国会任期相同外,还可以引入副总统职位,当总统辞职、死亡或是被罢免后,副总统就可以接替做完其剩余任期,这样就不必举行总统的提前选举了。或者是规定说,当总统在任期中途去职后,就由国务总理在总统的剩余任期内,代理总统职权。亦或是,干脆由国会选出一位总统,接替前任总统的剩余任期。
在宣布竞选的演讲中,韩德洙还说:政治斗争已走到危险边缘,各方为个人和阵营利益而不为国为民斗争。我作为公仆一直在经济发展一线为民服务,然而如今经贸、外交等事关国家利益的事务也被拿来当作政治斗争的话题,令人无法理解。
这段话其实就是在批评李在明。
李在明一直在经济及外交问题上操弄民粹,尤其是在对日问题上。比如,文在寅政府内,韩国与日本间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冲突,两国在半导体领域上互相制裁,而韩国因其国力与半导体体系不如日本,因此受伤更甚。
尹锡悦上台后,才结束了这种杀敌五百,自损一千的做法。尹锡悦将韩日经贸关系正常化的举措,也招致了李在明的抨击。
又比如,在去年的尹锡悦弹劾案中,李在明一派,甚至将尹锡悦的外交政策也列为了弹劾理由,指责尹锡悦任用“亲日人士”。但是,无论是外交政策,还是人事任命,都不能构成弹劾理由。
在5月3日下午,国民力量党宣布党内得票率为56.53%的金文洙为总统候选人,得票率43.47%的韩东勋被淘汰。
选举格局至此形成,保守派阵营有国民力量党的金文洙,独立候选人韩德洙,改革新党的李俊锡。
本来李在明就处于优势,如果保守派阵营不进行整合的话,便极不可能赢得选举。
在提名演讲中,金文洙强调,为阻止共同民主党李在明势力掌权,将不惜与任何势力建立强有力的联合,并将以国民和党员能够接受的程序和方式推进相关工作。这或许意味着,金文洙愿意退选,全力支持韩德洙。
同韩德洙一样,金文洙也认为当前宪法亟需修改,韩国必须全面改革政治、司法和选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