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墨君
五一小长假前夕,当大多数航空公司正忙着迎接客流高峰时,幸福航空却悄然取消了所有航班。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不仅让众多乘客措手不及,也让这家曾经被誉为“国产支线航空排头兵”的企业再次陷入舆论漩涡。
更令人唏嘘的是,幸福航空的员工们早已在困境中挣扎多年
——飞行员兼职送外卖、地勤跑滴滴、社保断缴三年……
这家曾经承载着国产航空梦想的企业,如今却走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一、五一前夕航班全取消,乘客退款无门
4月底,多位乘客发现,自己预订的幸福航空机票被突然取消,且未收到任何官方解释。
“本来订了4月28日的航班,结果突然收到短信说取消了,客服电话打不通,退款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一位乘客无奈表示。
事实上,幸福航空的航班取消并非临时决定。
早在4月初,就有内部消息称公司运营陷入停滞,但官方始终未正面回应。
直到五一假期临近,乘客们才意识到,幸福航空可能已经“停摆”。
二、员工欠薪三年,飞行员送外卖、地勤跑滴滴
如果说乘客的遭遇令人不满,那么幸福航空员工的处境则更加艰难。
1. 飞行员兼职送外卖
幸福航空飞行员朱胜(化名)表示,公司已经拖欠工资长达三年,社保和公积金也早已断缴。
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利用休息时间送外卖。
“以前开飞机,现在送外卖,落差确实很大,但没办法,家里还有房贷和孩子要养。”朱胜苦笑道。
2. 地勤人员跑滴滴
另一位员工隋波(化名)曾是幸福航空的地勤人员,如今却成了滴滴司机。
他透露,公司内部管理混乱,工资问题一直无人解决,许多同事被迫另谋生路。
“我们找过劳动仲裁,但公司账上没钱,就算赢了官司也拿不到钱。”隋波无奈地说。
三、幸福航空为何走到今天?
幸福航空成立于2008年,最初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AVIC)和东航共同出资组建,主打国产支线航空市场,曾被视为国产航空的“希望之星”。
然而,短短十余年,这家企业却从辉煌走向衰落。
1. 机型选择失误:新舟60成“拖油瓶”
幸福航空的主力机型是新舟60(MA60),这是一款国产涡桨支线客机。
然而,该机型在实际运营中故障率高、市场接受度低,导致航班频繁取消或延误,严重影响了公司口碑。
“新舟60的维护成本高,乘客体验也不好,很多航线飞着飞着就停了。”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2. 经营不善,负债率超110%
自2014年起,幸福航空便陷入持续亏损。
财报显示,其资产负债率长期超过110%,现金流几近枯竭。
尽管后来公司引入新的投资方,并尝试租赁波音737飞机拓展市场,但由于资金链断裂,部分飞机已被迫归还,运营能力大幅缩水。
3. 管理混乱,欠薪问题成“死循环”
多位员工反映,幸福航空的管理层频繁更换,但欠薪问题始终无人真正解决。
“每次问工资,领导就说‘在协调’,结果一等就是三年。”一位前员工表示。
四、幸福航空还有未来吗?
目前,幸福航空尚未正式宣布破产,有内部消息称,公司正在研究复航计划,五一假期后可能有工作组介入。
然而,按照民航局规定,如果航空公司停飞超过三个月,其运营许可证可能被吊销。对幸福航空而言,时间已经不多了。
五、国产支线航空的出路在哪?
幸福航空的困境并非个例。
近年来,随着高铁网络的完善和航空市场竞争加剧,不少中小航空公司举步维艰。
1. 政策支持与市场定位需平衡
国产支线航空曾被视为国家航空工业的重要一环,但如果单纯依赖政策扶持而忽视市场规律,最终可能难以为继。
2. 机型选择与运营模式需优化
新舟60的教训表明,国产飞机在商业运营中仍需提升可靠性和市场竞争力。
未来,航空公司需在机型选择上更加谨慎。
3. 企业管理与资金链是关键
无论政策如何支持,企业若缺乏科学管理和健康现金流,终究难以长久。
幸福航空的困境,是国产航空的缩影
幸福航空的兴衰,折射出国产支线航空的艰难探索。
它的困境,既是市场洗牌的结果,也是企业自身问题的集中爆发。
未来,国产航空如何在高铁路网和行业竞争的双重压力下找到生存之道?
这不仅是幸福航空的难题,也是整个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互动话题:
你认为幸福航空还能“起死回生”吗?
国产支线航空的未来在哪里?
如果你是幸福航空的员工,你会选择坚持还是转行?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关注@子墨君,获取更多深度行业分析。
#揭秘幸福航空五一航班全取消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