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作家出版社,发现更多文学好书
No.282
漫说红楼梦
宗 璞
(接上文)
有人觉得“宝湘结合说”也能自圆其说:最后宝玉与湘云就是患难结合,那时已没有那么多浪漫主义了。我认为“宝湘说”有点画蛇添足的味道。宝玉对黛玉的爱情是非常真挚浓烈的:“你死了,我做和尚。”后来他果然是做和尚了。要再加个史湘云,就成了“四角”,把宝玉的感情分去了。八七版电视剧写史湘云后来做了歌女,我认为不必。她的判词非常清楚:“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湘江水逝楚云飞”,她就是死了嘛。“水逝云飞人何在”,所以她不见得能活得过宝钗。本来史湘云是很可爱的女子,没有必要把她拔高。而且在“诉肺腑心迷活宝玉”那一回,袭人说“听说姑娘大喜了”,湘云已经许配了卫若兰。其上一回是“因麒麟伏白首双星”,金麒麟与卫若兰有关,而非宝玉,这已说得很明白了。就算在现实生活里确实有史湘云的原型,她和曹雪芹后来结为夫妇,也不必照样写到小说里。小说就是小说,可以有自己的布局,不是曹雪芹传。读小说还是要读小说本身,研究小说是另外一回事,那就是做学问了。
作家出版社《曹雪芹温皓然百回红楼梦》插图
——宝玉神游太虚境
贾宝玉最后离开家的时候,是辞别母亲,仰天大笑而去的。他走后王夫人和宝钗都“不觉流下泪来”。这都写得够好的了。李白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用来解释宝玉仰天大笑出门去,不大合适。宝玉本不是蓬蒿人,他去考试中举是为了安慰父母,以报亲恩,不是为了自己中功名;而出门别家的行为也和功名无关,而是永别了的意思。他要去出家是履行誓言,以酬知己。后面写他辞别父亲,又是那样一个动人景象。多有人批评宝玉出家前拜别父母是败笔,我却以为这是最近人情处——这就行了,这人就走了,我们再也看不见他了。他不会再从天上掉下来,“二进宫”的。
还有“宝钗早死”说,这说法不对。宝钗应该死在宝玉后面,她的命运一定是守寡。宝玉出家,就是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有三段描写支持我的看法:一是第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宝钗作的诗谜最后一句是“恩爱夫妻不到终”,谜底是竹夫人,想来是竹枕一类,冬天就用不着了,不得长久。这是我从前看的《红楼梦》里有的,我记得很清楚。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二年的本子,这个诗谜没有了。这个本子里宝钗的诗谜是“更香”,照注解说也是要守寡的意思,不过不如“恩爱夫妻不到终”直接。我看的那个本子“更香”这个诗谜是黛玉作的。二是“琉璃世界白雪红梅”那一回,大家穿的外套都很好看,都是大红猩猩毡的,映着白雪一定很好看。唯有两人穿的不是红衣,一个李纨,一个宝钗。李纨穿的藏青色,宝钗穿的莲青色。李纨已经守寡了,这暗示宝钗将来也会守寡。这个我印象很深。还有第三点,就是她住的屋子,雪洞似的。贾母就给她收拾,拿点古玩摆一摆,还说年轻人不该这样。这都说明她将来要守寡的。我觉得这很明确,高鹗续也是对的。因为宝钗将要守寡,宝玉是不可能娶史湘云的。
作家出版社《曹雪芹温皓然百回红楼梦》插图
——贾宝玉初会林黛玉 宝玉痴狂狠摔那玉
紫鹃是个很完美的人物。她也是表现一种精神。护花主人评她“在臣为羁旅,在子为螟蛉”,她对黛玉那么忠诚。写她也正是写黛玉。黛玉有这么好的丫头正说明黛玉的为人。但我不大喜欢晴雯,她对坠儿那么凶。晴雯是黛玉的影子,可黛玉是个小姐,所受的教育是不一样的,黛玉可以使小性儿,但不能泼辣。《红楼梦》高就高在这儿,写地位不同的人物,非常准确,非常细致,非常活。
还有一个谜团人物是薛宝琴。对这个人物我有一些看法,她不只完美,而且还很显眼,宁国府除夕祭宗祠就是从她眼中写出来的。她初到荣府就被贾母看中,想要她做孙媳妇。可是她不属于红楼十二钗,也看不出她的性格。西方文学批评有一种说法,说文学中有两种人物,一种是圆柱人物(Round character),他们是复杂的、多面的、立体的;另一种是扁平人物(Flat character),他们是平面的、单一的。《红楼梦》中绝大部分人都是前者,而我觉得薛宝琴近似后者,近似一个扁平人物。《红楼梦》中有很多场景,如黛玉葬花、宝钗扑蝶、香菱学诗、龄官画蔷、湘云眠石,这些场景都是活生生的活动。湘云眠石本来是一个静的画面,可是她是醉后才在石头上睡着的,嘴里还嘟嘟哝哝说着什么,身上盖满了花瓣,这就显出她豪爽豁达的性格。睡着的人是活的。只有宝琴立雪不同,她好像定格在那儿,只是一幅画,看不出性格。黛玉葬花不能换成另外一个人去做这件事,因为这是从她的性格来的;湘云眠石也一样。可是宝琴立雪就不同了,换一个人也可以有这个场景。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宝琴也去了,可是没有写明她抽到什么签,别的重要人物可以用花的个性表现人的个性,宝琴的个性不鲜明,也就不好给她派什么花。但若说对宝琴的描写是败笔,也不对,她是很美的,只是像个瓷娃娃。不知作者想借她表现什么。她和林黛玉的关系非常好,林黛玉把她当妹妹看,两人很亲近。这是从侧面写宝琴,是比较省事的写法,让人知道她大体上的倾向。有一个数学家写了不完整的后四十回,写到薛宝琴后来起义了,最后还嫁给了柳湘莲。
作家出版社《曹雪芹温皓然百回红楼梦》插图
——贾母阖族迎接贵妃
有一天我看见郁金香的花瓣落满了桌面,觉得很感动,立时想起玉兰花落。中国诗词关于落花的描写很多,很美。“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等等。但林黛玉的“葬花词”真是原创,从来没有人写过的。《红楼梦》后四十回没有什么诗词,怕是高鹗写不出来了。
有人注意到高鹗续里,有宝钗递给王熙凤烟袋的描写。我对此毫无印象,也许是我看的那个本子没有这个细节。若是宝钗、凤姐都咕噜咕噜抽起水烟来,岂不可笑!前八十回并无关于烟的描写,便是男士也没有抽烟的。所以这是高鹗的败笔。第一百一十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缘”中的描写也稍感凌乱。宝玉从此知道了众姊妹的寿夭穷通,渐渐醒悟,使我联想到有特异功能的不幸者,每日里看见人的五脏六腑,未免煞风景。不过后四十回的主线是正确的。幸亏有了这后四十回,否则很难想象只有前八十回的《红楼梦》会是什么样子。《红楼梦》还有很多其他的续书,是绝对上不了台盘的,幸亏有了高鹗续。纵然他的才情差一点,但还是功大于过。这么伟大的一部作品,是高鹗给成全了。现在有些红学家研究十分细致,设想也到位。但总的来说,谁也代替不了高鹗。
(完)
作家出版社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进入购买链接
《宗璞散文》
宗璞 著
作家出版社
往期回顾,点击关注
排版:邓 宁
编辑:祁创祎
一审:刘岂凡
二审:刘 强
三审:颜 慧
作家出版社官方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