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香港旅游,不买点东西带回家,总觉得缺点什么。鱼蛋吃了、奶茶喝了,最后再捎几包特色零食,才算不虚此行。
但最近,有人因为几包“海味小吃”,把旅程的句号画得有点尴尬。
来源:HK01
就在刚过去的3月,一位内地女生在小红书发帖讲述了自己的“悲伤”经历:
她从香港买了几包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零食——烤贝柱裙边和八爪鱼芥辣丝,结果在回内地入境时,竟然被海关拦下,全数没收,还被开具“销毁处理”单。
1
2
来源:HK01
她写得特别激动:“我今天才知道海产品不能带,不能带,真的不能带!”
配图中,还附上了那张海产品的截留凭证,瞬间让网友警觉了起来。评论区一片哗然:
“这也不行?”
“我经常带,好在没被查……”
“熟的也不能带?太严格了吧。”
“原来一直都在‘玩命’。”
来源:HK01
看似是个“个例”,其实不少人都中招过。
事实上,像八爪鱼丝、鱿鱼须、贝柱干、墨鱼片这些,虽然看起来只是普通零嘴,但在法律上,它们都是海产品。
哪怕你只是图个“吃着方便”,或者送亲戚朋友点小礼物,一旦被查到,结果就是——没收、销毁、无情。
而且这位女生被查的过程也不轻松:被叫名字、交出手机、排队接受检查。她坦言“整个过程像在接受审讯”,说实话,这种场面谁也不想经历。
来源:香港电台
当然,也有人说:“我之前也带过,没事啊。”但其实那只是“运气好”而已——没被查,并不代表你是合法的;一旦查到,你买的再贵、包装再漂亮,也只能眼睁睁看它被销毁。
这种“吃一堑,长一智”的经历,也不是第一次出现了。早在2023年,一只烧鹅就引发了一场“过关事故现场”。
2023年:烧鹅被没收事件
有旅客在香港旅游时,特地去了知名的甘牌烧鹅店,花了整整600港币买下一整只米芝莲一星烧鹅,打算带回家孝敬父母。
还没完,她还顺带买了230港币的白切鸡和180港币的叉烧,一整个“港式烧味套餐”,妥妥的手信代表。
来源:HK01
但烧鹅实在太大,她只能手提,结果刚到深圳口岸就被盯上了。
海关直接告知:“烧鹅不能带。”她试图申辩:“澳门猪肉脯不是也能带吗?”但工作人员明确回应:“不可以,所有生熟家禽、肉类制品,一律禁止。”
眼看烧鹅保不住,她哀求能不能吃一点再走。没想到海关也不是铁面无情,特地安排她进办公室,坐在桌前,一口一口地吃烧鹅。
来源:HK01
她在帖子里回忆说:“烧鹅真的好吃,还是热的,皮也是脆的,但我一边啃一边快哭了——爸妈吃不到了。”
她最终只吃了几口,剩下的全被销毁。这顿“烧鹅晚餐”,不仅孤独,还令人唏嘘。
类似的故事,在网络上并不少见:有人腊肠被查、香蕉被拦、益力多被扣……甚至还有人在罗湖“现场吃掉6磅车厘子”,就为了不浪费。
来源:HK01
这些“啃掉的故事”,听着好笑,其实背后藏着同一个问题:大家对出入境携带物品的规定,根本不够了解。
很多人会有误区:
“熟的总可以吧?”
“零食就不算肉类啦。”
“这我在机场买的,应该可以啊。”
但事实上,只要它是肉类(含脏器类)及其制品;水生动物产品;动物源性奶及奶制品,管你熟不熟、包装多高级,只要“身份不合法”,通通拦截。
真正能放心带的,大多是像:糖果、饼干、巧克力、日用品、护肤品……这些“非生物性食品”或工业制品,前提也要是自用范围内。
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而那些被我们当成“传统手信”的港式腊味、烧鹅、墨鱼干、八爪鱼丝、鱿鱼片……在海关眼里,通通高风险。
其实也不能怪大家不懂规则。很多香港商店并不会特别提醒,商品上也没有提示有海关风险的标签。再加上大家旅游心情轻松,很容易就“顺手买了”,完全没意识到可能违法。
有人建议,香港店铺是否能贴出显眼提示;也有人建议,海关提前发清单、过关口设个“红黄绿灯”系统,告诉大家什么能带、什么要申报。
来源:HK01
不过,就目前来说,最靠谱的办法还是——自己提前了解规则。别等到站在安检口才懵了眼,也别让一份特产,变成一份懊悔。
出发前查一查海关规定,行李打包时筛一筛“高风险物品”,这几分钟的功课,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甚至是海关办公室里“独自啃烧鹅”的尴尬时刻。
最后,你还知道哪些商品从香港不能带回内地?评论区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