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售一张银行卡、租借一张手机卡

看似能轻松赚取数百元 “快钱”

实则已踏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埋下巨大风险隐患


如果有这种想法请赶快遏制!

轻则违法,重则犯罪

把自己的手机卡

银行卡等

出租、出借、出售给他人非法获利

极有可能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便利

近日

唐山就有多人被依法处理

唐山左某某

帮助电信诈骗粉丝

非法洗钱2000元获利50元


唐山赵某某

帮助电信诈骗分子洗钱1700元

获利50元


以上违法事实金额不大

获利也不大

但却是实打实违反了法律

警惕两卡犯罪

所谓的“两卡”

一般是指电话卡、银行卡

以及第三方支付账户等


这些号码一旦“离开”实名注册人后

一部分被转向信息网络犯罪链条

不知不觉中

号码的主人已然落入“帮信罪”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陷阱

数据显示,近年来,

帮信罪案件数量跃居各类刑事案件第三位

仅排在危险驾驶罪和盗窃罪之后

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5万余人、同比上升六成多,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犯罪14万余人、同比上升一成多,利用电信网络实施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犯罪7.5万余人、同比上升106.9%。


生活中

帮信罪最常见的形式

就是帮助犯罪团伙非法买卖

手机卡、银行卡

然后提供转账、提取现金等服务

此举无疑是帮助互联网犯罪团伙

获取违法收益,逃避法律责任

一旦卷入其中

将会给自身、家庭和社会

都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河北省公安厅曾发布通知

严厉打击惩治涉“两卡”违法犯罪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

对其有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作为刑法第287条之二,其中规定: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除了帮信罪、洗钱犯罪

警惕这种骗局

最近金价持续波动

不少黄金门店里店员人数远超顾客

偶尔有人询价、试戴

但最终还是会被价格“吓退”


针对黄金的诈骗也是层出不穷

诈骗手法从银行转账变为购买黄金

骗子为什么要这么做?

洗钱监管加强

随着反诈金融监管的加强,银行对大额转账、异常交易等行为的监控力度不断加大。诈骗分子为了规避这些限制,减少被银行系统拦截和追踪的风险,开始寻找新的资金转移方式。

黄金的特殊性

黄金作为高价值、易携带且易于变现的资产,成为诈骗分子眼中的“理想工具”。通过诱导受害人购买黄金,诈骗分子能够更隐蔽地转移资金,增加追查难度。

心理战术运用

购买黄金的行为在受害人心中往往具有更强的实体感和信任感,相较于无形的电子转账,黄金更能让人产生“真实投资”的错觉,从而放松警惕。

常见“买寄黄金”套路有哪些

01刷单诈骗+邮寄黄金

诈骗分子在网上发布兼职广告信息,待受害人询问后,发送兼职需要做的任务,如下载App、完成收藏视频或评论等任务,先小额返利,最后以受害人平台积分不够为由,引诱受害人购买黄金邮寄到指定地点才能完成提现。

02投资理财诈骗+邮寄黄金

诈骗分子冒充投资专家,鼓吹“稳赚不赔”“高额回报”,诱导受害人以购买黄金的方式进行充值,称收到黄金后会翻倍充值到受害人的账户。待受害人将黄金邮寄到指定地址后,骗子会立即将受害人“拉黑”,从此消失不见。

03冒充公检法+邮寄黄金

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告知受害人涉嫌违法犯罪,想要办理“撤案”手续,需购买黄金邮寄到指定地点进行“资金审查”,待审查通过后会将黄金全部返还。

04高价回收黄金诱骗

诈骗分子以高价回收黄金为幌子,提出极具诱惑的价格,诱导受害人线下购买黄金。随后,要求受害人使用网约车、跑腿、快递邮寄等方式将黄金送往指定的地点,待金条收到后,诈骗分子便立即销声匿迹。

如今

诈骗分子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他们骗术高明

因此我们更要格外小心

上网中要做到

“八不”


来源:唐山城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