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由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三部分组成,位于西藏拉萨市的中心的红山上。无论是318进藏路线,还是219进藏路线,都把布达拉宫作为旅行终点,随着西藏旅游业的繁荣,布达拉宫也成为全国性地标性景点,仿照布达拉宫修建的寺庙很多,从远处看唯有遵义的燕泥寺建筑外形最神似。



燕泥寺位于遵义湄潭县黄家坝镇雁仪山村,处在湄潭县西北侧城郊位置,紧邻黄家坝隧道,距离县城不远,只有10多公里不到30分钟的车程。从大佛殿正门上的匾额推断,燕泥寺很有可能原名是雁仪山寺,因为匾额存在已久,上面“雁仪山”三字清晰可见,只是后来为什么会变成燕泥寺,可能与守寺老人的传说有关。



燕泥寺属于地方性庙宇,史料不清晰,相关历史只能靠当地人口口相传,相传寺庙始建于北宋,距今有上千年历史,明清时期,拥有土地上百亩,山林上千亩,庙产颇丰,但后来毁于战乱,在近代重修完工当天,阳光明媚,却突然飞来许多燕子,管理者认为是吉兆,便将“雁仪山寺”更名为“燕泥寺”。



燕泥寺坐落在雁仪山上,雁仪山是当地最高的山峰,有一览众山小地理优势,寺庙也依山而建,总体上分为三个台阶,第一层是山神殿,第二层是观音殿和财神殿,第三层是寺庙的核心部分,四合院结构,左右厢房是厨房和守寺人的起居室,正殿为大佛殿、观音殿和药王殿等,每个殿宇面积不大,显得特别精致。



别看燕泥寺的殿宇比较多,每个殿宇面积不大,并且殿宇与殿宇之间又很紧凑,总体上看来,规模并不大,比较奇特的是,寺庙都是伴山而建,层与层之间轮廓分明,再加上白色的外墙,远远望去,与拉萨的布达拉宫还真有几分神似,因此,又被网民称之为“贵州版的布达拉宫”。



燕泥寺规模不大,拥有布达拉宫的外形,在当地还是很有影响力,尤其是每逢重大节假日、每年香会,寺庙香火不断。游客多了,对寺庙评论自然都多了,什么都好,就是寺庙同时拥有三个观音殿有些令人费解,管理人员解释分别供奉的是千手观音、送子观音、观世音菩萨,功能各有不同,看似合理,其实还是有争议。



佛学是不是真假这里不做评论,毋庸置疑有众多虔诚者,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有一定的规则,在传统的观念看来,每一座寺庙都有一个或者几个不相关的主题,但像燕泥寺这样,同时拥有多尊观音不说,每尊观音都修建一个观音殿,主题明显重复,为何如此,令人费解,在这里除了用“奇特”来形容,再也找不出合适的词语,你说是不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