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道理别人都认同,不过却不利于你的立场,甚至还会破坏你的利益,那么你是否还会认可?
事实上很多事情并没有对错之分,而只有利弊之别,站在不同的立场和角度上看待,得到的答案就会截然不同。
就比如彩礼问题,有的丈母娘比较通情达理,更加重视女儿和准女婿之间的真实感情,只要准女婿人品好又真诚,以后夫妻二人肯定会生活幸福。虽然现在拿不出彩礼,但是以后的日子却有保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嫁给这样的人是种不错的选择。
彩礼是彩礼,经济实力是经济实力,没钱就是没钱,总不能让人去偷去抢。没钱的现实问题无法解决,又怎能责怪准女婿知难而退?
如果让丈母娘站在准女婿的立场上,自己就是没钱没办法,那么不是也只能放弃,再去另外找个合适的人?毕竟感情绝非唯一,还有别的选择;而金钱却是硬性困难,一时半会甚至这辈子都难以解决。总不能为了一朵花,而放弃了整个花园,错过了自己的春天。
不要说什么这是对准女婿的考验,即便是考验,也是对丈母娘和准女婿两个人的考验。不只考验准女婿的“忠诚”,也考验着丈母娘是否替女儿考虑。
把彩礼送给丈母娘,还是把幸福留给女儿,在这两者中作出选择,不要过分贪婪,想着“既要”“又要”,那种好事自己修来几辈子的福气,才有可能出现
只是象征性的要些彩礼,不会为难准女婿。只要女儿未来幸福,现在自己少拿点钱又能怎样?彩礼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丈母娘过得好,它只是婚姻的小小一部分,不要本末倒置,让彩礼影响了一段美好的姻缘。
丈母娘到底为了自己考虑,还是真正为了女儿考虑,自己还是好好想清楚吧。
这就是丈母娘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想要多收些彩礼,单从物质角度上看,这样做没有问题可以理解。
不过好的婚姻也是合作是共赢,不要被门槛劝退,这样才能有美好的未来。
话说回来,我们一直在讨论“彩礼”问题,却忽视了“嫁妆”这个词。丈母娘可以要彩礼,男方也可以让女方提供陪送嫁妆啊。
实际上在古代,“彩礼”和“嫁妆”是对等的,二者同时出现才对,这就是“礼尚往来”,才符合我们的传统文化。现在大家只谈“彩礼”不讲“嫁妆”,这就有些不太合理了。只说对自己有利的,甚至还进行道德绑架,然而对自己应尽的义务却只字不提,这样做真的好吗?
其实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当双方立场不同的时候,真的没有必要争辩。如果对自己不利的话,正确的道理也会变成“歪理邪说”。自己的利益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捍卫真理又没有饭吃,人性都是为了自己。
就像上面的例子,就算丈母娘明白其中的道理,又是否会“忍痛割爱”,接受降低彩礼条件呢?
总而言之,与其“争”不如“换”。人有那么多,找到同频的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