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最近正忙着准备庆祝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军队训练也在紧张进行。最近他们还亮出了升级版的BMP-1AM步兵战车。这车看着还是传统味道,但改动还真不小。说到这里,很多人不禁要问:俄罗斯明明早就研发了更先进的库尔干人25系列步战车,为什么还要回头改老款BMP-1呢?而那个高大上的库尔干人25,最后咋成了“阅兵车”呢?咱们今天就好好唠唠这事。
BMP-1:曾经的时代宠儿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BMP-1这款车吧。它是苏联1966年设计的,是世界上第一款量产的步兵战车,牛不牛?它不仅能载兵出战,还配备了73毫米主炮和7.62毫米机枪,火力相当凶猛。当年,这款车简直是划时代的发明,把机动性、火力和兵员运输结合得非常巧妙,可以说是机械化战争的经典之作。
可再牛的东西,时间长了也会露出缺点。BMP-1的最大问题是防护太弱,它的车重只有13吨多点,完全挡不住现代战场上的攻击。后来,苏联又出了BMP-2、BMP-3等改进版本,这些车一度成为俄军的主力装甲运输工具。不过,BMP-1一直生产到1982年,总计造了两万多辆。现在,俄军还是有不少库存,所以改造升级它还是有点用。
BMP-1旧瓶装新酒:BMP-1AM来了
其实,BMP-1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升级版了。比如BMP-1P,把原来的反坦克导弹换了新的。但问题是,它那73毫米的炮,早就跟不上时代,火力也不给力。然后到了2018年,俄军就给它升级成了BMP-1AM,主要改动是换了一门30毫米的2A72机炮,还能额外装4枚“短号”反坦克导弹。这炮可是BTR-82A步战车上的主打武器,威力直接翻了倍。
这次改进也不光是火力上的提升,BMP-1AM换了电子化的瞄准设备,自动化程度比以前高了一些,车体内部也升级了发动机,动力拉到300马力。不过车的总体结构还是没变,依然老样子,船形车头,中央炮塔,后座能坐8个兵,整体车组保持3个人,只不过现在炮手可以用电子设备远程控制炮塔,技术挺新鲜吧?
BMP-1AM实战表现怎么样?
俄乌战争里,BMP-1AM是上了战场的。但说实话,它的表现就俩字:平平。虽然火力比以前强了,但防护和机动性实在是堪忧。考虑到它的车体还是13吨左右,装甲被打穿的风险比较大。不过俄军并不甘心啊,又给车加了裙甲、防护网,还装了烟雾发射器,防护水平比原来好了一点。但老牌军迷还是一句话总结:底子太老,再怎么改也有限。
库尔干人25:天降强者还是高不成低不就?
咱来说说那个“阅兵车”库尔干人25吧。这车是俄罗斯2010年开始研发的,目标就是搞一个全新的中型装甲平台。它不只是步兵战车,还能变成指挥车、急救车、破障车等等,可玩性很高。2015年亮相的时候,它的技术指标直接碾压苏俄系的步战车。
库尔干人25的设计很现代化,底盘就比那些传统俄系车高了一截,看着就有点像西方步战车,那种高级感。它车长7.2米,宽4米,用的是750马力的YAMZ-780发动机,速度最快能跑到80公里每小时,续航里程有700公里。火力也硬核,配备了一个无人炮塔,装有30毫米机炮、同轴机枪,还能挂反坦克导弹,射程直接飙到8公里,打坦克、打步兵都不在话下。整个车还安装了主动防御系统,防护能力妥妥提高。
库尔干人25为啥落寞了?
问题来了,这么牛的库尔干人25,怎么就成了阅兵摆设了呢?主要原因有两个:技术复杂和造价过高。
库尔干人25用了好多先进技术,比如主动防御系统、布置的烟雾发射器等,这些东西听着厉害,但也把车子搞得特别复杂,可靠性一时间难以保证。再说成本,据估算,这车单价可能高达400万美元,比升级版的T-72BM3还贵。而俄军一向追求量大成本低,这车显然不合适烧钱。
另外,俄乌战争爆发后,俄军更加注重性价比和生产能力。像库尔干人25这种技术复杂、成本高企的车,只能无限期搁置。技术再炫也是个摆设,最终沦为了阅兵场上的“观光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