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城到郑州的城际大巴车上睡了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已进入河南境内,手机上收到一条短信:欢迎您成功抵达太极圣地,河南焦作!

此刻正在焦作段的高速上,一千多年前,我的祁县老乡王维大诗人曾为焦作写过几首名诗,但我此行却并不在焦作停留,继续打瞌睡吧,一路睡到郑州。

然而瞌睡这玩意一旦惊醒,重返梦乡就变得很难。所以只好掀开帘子的一角看窗外风景,惊讶的发现河南这边的田地里都已经绿油油的了,种得全是小麦。作为一个农村家庭的人,用种地的角度来讲,我羡慕河南,那么一望无际的平原,气候温暖,小麦可以一年两熟。


到郑州东站了,下了车,顿时感觉到大城市的喧嚣。跟着人流步行几百米找到地铁站,发现入口处排满了长队。很不巧,赶上了大学生们开学的日子,到处都是提着大行李箱背着大书包的年轻人。

坐上地铁向河南博物院附近进发,在那边订了一间公寓。从地铁口出来,感觉特别热,一看天气预报,18℃。老天爷,这是正月十八,刚过完年,郑州足足比太原的气温高了十几度。


我厚厚的衣服成为沉重的盔甲,但也没办法,本就计划短暂一日游而已,并没有带其他衣服。

这是我时隔近两年后,第二次来到郑州。上次五月份在郑州火车站候车厅热得满头大汗,这次则感受了一把郑州的人潮汹涌。

在房间休息和充了一会儿电,随即出发,准备去郑州记忆1952看看,过马路时,再次体会到大学生开学时的人潮,密密麻麻的人群过马路,这场面我感觉只在节假日的重点景区附近见过。


来到了郑州记忆1952,这里曾经是一个油化厂,现在改为网红街区。许多城市都有类似的地方,但来了,总要走一走看一看,就当是逛了一圈城市馆。

这里商业繁荣,游客众多。我原以为没什么商家再宣传情人节,想不到这里情人节主题很多。除此之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几个骑摩托的年轻男女,扬猖舞道,在人群中大力轰油门。



这里还有个历史文化馆,里面展示了一些油化厂的历史,二楼有个图书角,里面有不少好书,我喜欢这里那些有年代的小人书。


再度回到地铁站里穿行,来到了会展中心,看郑州第一高楼“大玉米”,这楼有60层,280米高。入夜了,晚上这座庞然大物闪烁着灯光,吸引着不少人前来一探究竟。我在这里坐了一会儿,总觉得这长得不怎么像玉米,倒像是另一种东西。


继续地铁穿行,来到二七广场。我出站时刚好是8点钟,一处地铁口便听到二七纪念塔敲钟的声音。二七塔是为纪念郑州工人罢工运动而言,每到夜晚,塔身会亮为红色。

二七广场临近郑州火车站,附近非常繁华,人流量也多,有各种卖小吃的。我在附近走走逛逛,不时有喇叭提示游客要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谨防扒手。站在二七塔对面的天桥上看风景,视角极佳。


最后,我在附近吃了一大碗羊肉烩面,15块钱,里面只有一片肉,但味道蛮不错的,面条量也足,我很喜欢喝这个汤。来河南,吃上一碗烩面,算是没白来。


9点,坐公交车回住处。郑州市区内某些路面很糟糕,坐公交车可附带体验臀部震荡按摩。总之一路上司机开得飞快,然后车子不断颠簸,我的屁股随着惯性有节奏的每几秒钟就得从座位上弹起1厘米。

第二天早上8点半出了门。步行去河南博物院。在路中途进入一家逍遥镇胡辣汤店,我看这家在网上的评分还不错,进去发现确实如此,人坐得满满的,我跟三个陌生人拼桌,坐下才发现他们也不是一起的。等于一张桌子坐了3拨人。

来河南了,必须喝一碗胡辣汤。我不太能吃辣,所以点了一份牛肉胡辣汤两摻。所谓两摻,就是一半是胡辣汤,一半是老豆腐(豆腐脑),这样不怎么辣,而且可以品尝到两种美食。


我本想要个油饼,但油饼卖完了,只好要了两根油条。郑州的油条太宽大了,一条相当于两根,还好我饭量可以,不然真吃不了。

不得不说,河南本地的胡辣汤比在外地的好喝多了,味道特别香,而且用料特别足,且便宜。这一碗胡辣汤里有牛肉片、面筋和木耳。我实在没想到牛肉给的居然这么多。一碗6块钱,真是超值。


吃喝完毕,去到河南博物馆时,时间刚刚好,正是9点出头。周末,来博物院参观的人极多,我在里面转了差不多3个小时。

河南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从远古到夏商周、再到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这里几乎全部有展厅。


从郑州返回太原时,我这次明显感受到山西与中原的地缘差,在河南境内时,窗外一马平川,而当你四周突然出现许多大山时,离山西境就咫尺之遥了。

进入山西界内,像进入了十万大山,在群山中呼啸而过,不停穿过各种隧道。我看到山上有零星房屋、梯田和石碑,心想,要在这山上生活可真不容易。

回到太原后,熟悉的冷空气吹过面庞,看了一眼天气预报,3℃,还好穿得厚。

本篇就是日记式的流水账,到此结束。

如果你能关注我,那可真是太好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