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杨万明率团访问美国俄亥俄、宾夕法尼亚、艾奥瓦三州,与当地各界广泛交流。这次低调进行的6天行程,事前未透露任何风声,却在美国政坛激起千层浪,让特朗普政府陷入被动。
此次访问最引人注目的是行程安排。代表团刻意避开华盛顿,选择艾奥瓦州得梅因、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等地方城市。这三个州可不简单,艾奥瓦是美国农业大州,大豆出口对华依赖度极高;俄亥俄和宾夕法尼亚是制造业重镇,特朗普2024年胜选时曾在此获得关键支持。中方选择这些地方,显然是想直接接触受关税政策冲击最大的群体。
特朗普资料图
在艾奥瓦州,代表团参观了一家有着123年历史的家庭农场。农场主坦言,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让大豆销售充满不确定性,最近一周中国仅购买了1800吨美国大豆,相比前一周的7.28万吨大幅减少。这种直观的数据对比,比任何外交辞令都更有说服力。当地工商界人士在交流中多次提到,贸易战没有赢家,中美应该做合作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
代表团在访问期间,与当地政府、议会、基金会、文化艺术机构等进行了密集交流。有意思的是,这些活动几乎都是由地方机构主动发起,而非白宫安排。在匹兹堡,代表团与当地大学合作举办了中美青年论坛,数百名学生现场提问,话题从气候变化到人工智能,完全跳出了传统政治框架。
这种"自下而上"的交流模式正在产生实效。就在代表团访问期间,美国13个州联名起诉特朗普政府,要求停止关税政策,理由是这些政策给州内经济带来混乱。这其中就包括此次访问的两个州。当地媒体评论说,中方正在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逐步瓦解特朗普的政治根基。
特朗普资料图
面对中方的低调出击,特朗普政府显得措手不及。一方面,白宫急于将此次访问包装成"中方让步",但代表团在访问期间始终未提及关税谈判,反而多次强调"对话合作是唯一正确选择"。另一方面,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遭遇内外夹击。美国商会最新调查显示,53%的在华美企计划2025年增加投资,48%将中国视为全球前三大投资目的地。这种市场选择与特朗普的政治主张形成鲜明对比。
更让特朗普头疼的是盟友的态度。日本已公开反对美国的关税政策,澳大利亚也拒绝妥协,欧盟更是施压要求重新评估对华贸易策略。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不得不考虑调整策略。有消息称,白宫正在讨论将对华关税从145%降至50%-65%,但这种象征性让步显然无法改变中美贸易萎缩的现状。
此次访问揭示了中美关系的深层矛盾。从数据看,2024年中美贸易额逆势增长3.7%,达到6882.8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超2600亿美元。这种经济上的深度依存,与政治上的紧张形成强烈反差。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指出,美方误判了中国的战略定力,中方并不急于达成协议,时间站在我们这边。
美元资料图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在此次访问中展现了清晰的战略布局。通过加强地方合作和民间交流,中方正在构建更稳固的中美关系基础。正如代表团在访问中反复强调的,中美关系的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这种长期视角与特朗普政府的短期政治操弄形成鲜明对比。
中方代表团的6天访美行程已经结束,但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才刚刚开始。特朗普政府或许需要重新审视对华政策,毕竟在全球化时代,试图通过关税战解决问题无异于缘木求鱼。正如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所言,没有人能从贸易战中获益,关税政策是"双输"的。当白宫还在纠结于政治作秀时,中美民间的交流合作早已跨越太平洋,在地方城市的田间地头、大学校园里生根发芽。这种"静悄悄的革命",或许才是中美关系的真正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