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边境又打起来了,这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这次有点不一样,擦枪走火到距离“全面冲突”只差一步。国际社会纷纷呼吁冷静,但有个国家却在背后搞小动作,所以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转头找了中国,并且强调了一件事。



前几天,印度军队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印方一侧开火,巴基斯坦迅速反击,摧毁数个印军哨所。这不是零星摩擦,而是双方连续好几个晚上的交火。就在同一天,印度空军派出4架“阵风”战机在印控克什米尔空域巡逻,巴空军立即升空拦截。按照巴方说法,印军战机最终“逃离”对峙空域。但当时的局势已经绷紧到极限,“阵风”战斗机从实控线飞抵伊斯兰堡只需3.5分钟,也就是说,印度一旦先发制人,巴军很难及时阻止“阵风”战机对本国首都实施突袭。

这场冲突的导火索是4月22日的恐袭事件。印控克什米尔帕哈尔加姆镇发生枪击,26名游客丧生,其中24人是印度人。印度一口咬定巴基斯坦支持恐怖分子,随即宣布断水、关闭边境、驱逐巴外交官。巴基斯坦的反制也不手软——暂停贸易、关闭领空、宣布印度武官“不受欢迎”。双方你来我往,火药味越来越浓。

印巴都是核武国家。一旦局势失控,后果不堪设想。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紧急通话巴总理和印度外长,呼吁克制。俄罗斯、伊朗等国也纷纷表态,希望双方通过谈判解决争端。



但问题在于,印巴的互信早已荡然无存。2019年印度单方面废除克什米尔特殊地位,巴方至今耿耿于怀。这次恐袭后,莫迪政府强硬表态要“追查到底”,巴基斯坦则坚称与己无关。

更麻烦的是,克什米尔问题牵扯宗教、领土、水资源等多个敏感议题。印度暂停《印度河用水条约》,直接威胁巴基斯坦农业命脉。巴国防部长阿西夫警告,印度的行为可能引发“全面战争”。虽然全面战争概率不高,但小规模冲突随时可能升级。尤其是空中对峙,稍有不慎就是一场空战。

在这场国际调解中,美国本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近段时间,华盛顿和印度打得火热,而巴基斯坦又是美国的盟友,按理说,华盛顿两边都说得上话。但这次他们的表现,却让巴基斯坦彻底寒心。

在袭击事件爆发一周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分别与印巴外长通话,表面上是劝和,实则明显偏袒印度。他对印度强调“反恐合作”,对巴基斯坦却施压要求“配合印度”。这种双标不是第一次,2019年印巴空战后,美国也是第一时间站队印度,一度帮印方炒作“击落F-16”的假消息。

美国是希望印巴发生冲突的:一方面,可以大肆售卖军火,印巴都是美式武器的客户,巴基斯坦的F-16战斗机,印度采购过MQ-9B无人机、阿帕奇武装直升机、M-777超轻型火炮,这些武器最终都可能用在克什米尔前线;另一方面,美国也希望战火摧毁“中巴经济走廊”,因为这可以削弱中国的影响力,但这也是巴基斯坦的经济命脉,然而美国丝毫不在乎,所以巴基斯坦看得很清楚,美国的所谓“斡旋”,不过是给印度撑腰。



与鲁比奥的通话结束后,巴基斯坦迅速行动。不到24小时,总理谢里夫会见中国驻巴大使。他感谢中方为缓和局势所做的努力,并强调巴基斯坦将坚定捍卫“主权、安全和尊严”。

“主权”和“安全”好理解,但“尊严”二字值得玩味。

谁在践踏巴基斯坦的尊严?很可能是鲁比奥。美国的调解一向是居高临下的施压,我们可以想象,鲁比奥会要求巴基斯坦“配合美国、向印度服软”。如果是这种态度,巴方当然无法接受。

而中国的支持则完全不同。中方没有偏袒任何一方,而是呼吁印巴通过对话解决问题。巴基斯坦的选择不是临时起意。中巴是“全天候战略伙伴”,这种关系历经数十年考验。在经济上,中巴经济走廊(CPEC)是巴基斯坦发展的关键支柱;在军事上,中国提供歼-10CE、VT-4坦克、054AP护卫舰等先进装备;在外交上,中国多次在联合国为巴基斯坦发声。最近巴空军展示的歼-10CE和枭龙上,都挂载了“霹雳-15”空对空导弹,这些装备让印度不敢轻举妄动。



印巴局势仍在发酵,未来几天可能更紧张。但巴基斯坦已经做出选择,不信任美国的“调解”,转向中国的坚定支持。美国的双标外交,只会让巴基斯坦更加清醒。中巴的互信,才是真正稳定的基石。接下来的局势如何发展,取决于印度是否愿意冷静,也取决于国际社会能否公正调解,莫迪政府在冒险之前,也应该考虑一下,自己是否有实力挑战那个东方大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