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东道国关系委员会会议上,就美方滥用签证权限提出严正抗议,引发80余国代表共鸣。

联合国的议事大厅里,电子显示屏正滚动着各国代表发言的实时字幕。当耿爽将美国拒发签证的行为定性为"系统性霸凌"时,原本此起彼伏的敲击键盘声突然停滞——现场超过三分之一国家的外交官都曾亲历过被美方无故拖延签证的困境。这种集体沉默远比掌声更具震撼力,暴露出美式霸权对国际秩序造成的深层裂痕。



联合国资料图

美国国务院签证记录显示,2022至2023年间至少有19个国家的326名外交官遭遇签证延误或拒签。俄罗斯代表团全员缺席2023年联合国气候变化特别会议,只因美方在会前三天突然宣布"技术故障";伊朗外长连续三年未能现场出席联大会议,每次都被美方以"安全审查未完成"为由阻拦。这些精准卡在关键会议节点的"技术问题",早已成为美国操弄国际议程的标准化操作。

纽约曼哈顿的联合国总部大楼前,挂着"欢迎世界各国"的铜制牌匾正在氧化发黑。这座1947年启用的建筑群,见证着美国如何将国际外交舞台异化为地缘博弈工具。当瑞士政府公布冻结俄方80.3亿美元资产时,相当于每个瑞士公民平白获得93美元的"战争红利",这种赤裸裸的劫掠撕碎了所谓"永久中立国"的面具。奥地利政府虽未公开冻结数据,但其境内金融机构对俄账户的异常风控措施,让维也纳作为潜在总部迁入地的可信度荡然无存。



联合国资料图

中国提出的解决方案正在获得更多理性声音的认同。不同于简单的地理迁移,北京主张重构国际治理体系的核心在于破除"签证霸权"。这个拥有全球最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2023年向189个国家的代表团签发14.7万份公务签证,平均审批周期仅需3个工作日。在杭州亚运会期间,中国甚至为持外交护照的阿富汗临时政府官员开辟特别通道,用实际行动诠释"外交无禁区"的真正含义。

当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因美方拒签陷入停摆时,中国推动的线上参会机制保障了89%的议程顺利进行。这种技术破壁正在动摇美国构筑的物理壁垒——数字签证、远程参会、区块链认证等创新手段,使华盛顿再也无法用地理优势挟持国际议程。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室流出的工作备忘录显示,已有47%的成员国支持建立多地点分布式会议系统。



联合国资料图

这场围绕签证权利的博弈,本质是单极霸权与多边主义的终极较量。当美国还在用上世纪的手段封锁他国外交官时,中国已通过数字丝绸之路连接起132个国家的政务系统。从新疆自贸试验区试点的跨境电子签证平台,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国际组织集聚区,东方智慧正在为瘫痪的全球治理体系注入新动能。联合国宪章序言中"促成大自由中之社会进步"的承诺,或许将在太平洋西岸找到真正的践行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