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网报道,英国首相斯塔默突然调整援乌策略,放弃派遣大规模地面部队的计划,转而聚焦空中与海上支援。这一转变让欧洲盟友陷入被动。
英国最初与法国主导的“志愿联盟”闭门会议上,曾提出组建上万人的欧洲地面部队,以保护乌克兰关键设施并威慑俄罗斯。消息人士透露,英国原计划承担至少1万人的兵力,任务涵盖“支持和平”与“防御威胁”。但《泰晤士报》披露,这一方案因风险过高被搁置。斯塔默转而主张以“空中和海上支援”作为停火后的安全保障,仅向乌克兰西部派遣军事教官,远离前线。
马克龙资料图
法国总统马克龙虽曾力推更强硬手段,但3月27日巴黎峰会上,30多国仅同意将援乌部队作为“预备威慑力量”,明确不部署至前线。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直接拒绝派兵,波兰仅承诺后勤支持。
这一转变背后,美国政治风向是关键变量。特朗普2024年胜选后,一度单方面推动美俄谈判,切断对乌军援,迫使英法紧急筹划“核心盟友集团”。但今年2月以来,美国恢复对乌情报与武器供应,乌克兰甚至提出500亿美元对美采购计划。欧洲组建“志愿联盟”的动机随之弱化。
北约内部文件显示,欧洲国家武器库近40%的装备依赖美国技术。特朗普政府虽放缓停火施压,但欧洲仍担忧其政策反复。这种不确定性让英法在派兵问题上更加谨慎。
俄外长拉夫罗夫资料图
俄方反应同样影响欧洲决策。俄外长拉夫罗夫多次警告,北约军队进入乌克兰将引发“全面冲突”。梅德韦杰夫更直言,此类行动等同于对俄宣战。欧洲国家始终避免与俄军直接对抗——德国仅提供防空系统,瑞典、芬兰虽加入北约,却未承诺派兵。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盟对俄制裁已造成自身超过2000亿欧元经济损失。法国经济学家估算,若与俄军事对峙升级,欧洲能源危机可能再加剧15%。这种代价让“志愿联盟”的雄心迅速降温。
斯塔默的转向暴露了欧洲防务的深层矛盾。自1992年“欧洲军团”构想提出至今,欧盟始终未能摆脱对美国的安全依赖。3月6日,欧盟委员会宣布8000亿欧元“重新武装欧洲”计划,但外交代表卡拉斯承认,增强成员国军队比组建“欧洲军”更现实。
斯塔默资料图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即便在“志愿联盟”框架下,35个参与国中仅6国愿意提供军事支持。美国官员嘲讽英法“做样子”,而欧洲的犹豫恰恰印证了其战略自主的短板。
斯塔默的决策并非单纯抛弃乌克兰,而是欧洲在美俄博弈中的无奈妥协。当特朗普降低援乌调门,当俄罗斯划出冲突红线,欧洲的“志愿联盟”更像一场缺乏底牌的博弈。空中掩护与教官派遣或许能暂时安抚基辅,但乌克兰期待的“强力安全保障”,仍在迷雾中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