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日的北京水立方,欢呼声几乎掀翻屋顶。

中国跳水队的“王牌组合”陈芋汐和全红婵,以350.88分的绝对优势拿下女子双人十米台冠军,领先第二名近50分。

而更令人惊叹的是,仅仅几个小时后,陈芋汐又在单人十米台决赛中力压队友全红婵,一日之内将两枚金牌收入囊中。

这一天,她不仅证明了自己“双冠王”的实力,更让“跳水皇后”的称号实至名归。



站上跳台、起跳、转体、入水——陈芋汐和全红婵的动作像复制粘贴一样整齐。

这场双人赛的胜利看似轻松,但背后的故事并不简单。

赛前,两人甚至没来得及系统训练全部五个动作。

陈芋汐赛后笑着说:“我们搭档太多次了,闭着眼睛都能配合。”

这种默契,是从东京奥运会开始一点一滴磨合出来的。

双人跳水的核心是同步性

哪怕0.1秒的误差,都可能让分数大打折扣。

陈芋汐作为搭档中的“姐姐”,主动承担起调整节奏的责任。

她曾坦言:“全红婵天赋高,但经验少,我得带她稳下来。”

而全红婵也直言不讳:“双人赛只要金牌是中国的,谁赢都一样。”

这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让她们在国际赛场上几乎“垄断”了所有大赛金牌。

就连对手都心服口服。英国选手图尔森赛后感叹:“我们看中国队的视频学习,但她们的动作像艺术品,我们只能争银牌。”



如果说双人赛是“默契的胜利”,单人赛则是“心理的较量”。

在稍晚进行的女子单人十米台决赛中,陈芋汐上演了一场教科书级的逆转。

预赛中,全红婵以390.40分领先,陈芋汐落后16.75分。

但决赛中,全红婵在6243D动作上出现失误,陈芋汐抓住机会,以419.35分反超夺冠。

这场胜利的关键,在于陈芋汐的稳定性

从巴黎奥运会到世界杯分站赛,她多次在逆境中翻盘。

比如加拿大站决赛,她在落后18分的情况下,凭借最后一跳的86.40分逆风翻盘。

这种“大心脏”并非天生,而是源于日复一日的苦练。陈芋汐曾说:“我和全红婵互相较劲,才能逼出更好的自己。”



19岁的陈芋汐,早已不是初出茅庐的小将。

她经历过发育关、伤病和舆论压力,甚至被贴上“千年老二”的标签——在巴黎奥运会前,她多次输给全红婵。

但这次双冠,彻底打破了质疑。

成功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

陈芋汐每天训练6小时,水下动作要反复调整以应对身体变化。

她和全红婵还会互相纠正动作,分享应对伤病的经验。

而场外的她,同样在成长——进入同济大学学习运动训练专业后,她甚至能用英文接受采访。



跳水队的训练馆里,陈芋汐和全红婵的互动总能让教练会心一笑。

这次比赛,她们设计了“小天鹅”式入场动作,手拉手蹦蹦跳跳上台;领奖时,全红婵偷偷给陈芋汐整理头发;发布会上,两人说到默契处忍不住相视大笑。

这些细节,让人看到顶尖运动员的另一面——她们不只是争金夺银的机器,更是有血有肉的年轻人。

巴黎奥运会上,陈芋汐抱着崴脚的全红婵走向更衣室的画面,至今让网友感慨:“这才是真正的队友情。”



陈芋汐的一日双冠,不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中国跳水队整体实力的缩影。

从高敏、伏明霞到郭晶晶,中国女子跳台的传奇从未中断。

如今,陈芋汐和全红婵接过了接力棒,用“水花消失术”续写新的篇章。

正如陈芋汐所说:“金牌属于中国,这才是最重要的。”

未来,这对“双子星”还将继续较量、共同进步。

而她们的故事也告诉我们:真正的冠军,不仅要有顶尖的技术,更要有直面挑战的勇气和互相成就的胸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