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讯社青海讯(记者 保积来 通讯员 马正俊)“五一”假期,当人们纷纷踏上旅途,享受休闲时光时,在川青铁路青海段的工地上,却有一道忙碌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青藏集团公司西宁工务段的马万里。



在假期期间,马万里背着工具包、攥着图纸,穿梭在川青铁路青海段的崇山峻岭间。作为青藏铁路和兰新高铁检修的“老将”,这是他连续第三年在工地上度过劳动节。这一次,他肩负着川青铁路青海段工程介入指导的重任,用脚步丈量对每一处工程细节进行检查和评估。

在川青铁路青海段140多公里的线路上,从桥梁、隧道和山体主被动网,马万里坚持一米不落走完。“刘工,这边的养护通道能不能把护栏再加高一些?以后如果有夜间养护的需求,这样作业人员出入的时候扶着护栏会方便一点。”施工现场的马万里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给出符合现场实际的优化建议。

在检查中,马万里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铁路排水设施给出优化建议,因为海东地区的夏秋季节不仅降水量较大,而且时常出现短时间内的强降雨,他建议将平台截排水沟与自然沟渠连接形成完整排水体系,这会有效提高排水量。而在尖扎站特大桥,马万里发现此处山体较陡,考虑到有备无患,他提出了接长明洞、增设抗滑桩等 10 条专业建议,为铁路的安全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马万里能够在工作中如此精准地发现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离不开他30年来在铁路一线的辛勤付出和不断积累的经验。这位51岁的老铁路工匠每天上山、跨桥、穿隧,一把检查锤、一个钢卷尺、一支手电筒……一步一个脚印,检修青藏铁路、兰新高铁桥梁、隧道和涵洞等设备,就像医生一样,精心呵护钢铁大动脉的安全畅通。

2017年,“万里工作室”成立,马万里牵头开展透明桥梁支座防尘罩等技术攻关15项,总结提炼《隧道衬砌“看敲听诊”四字检查法》等作业法4个,获得国铁集团、青海省QC优秀成果。作为兼职教师,他每年培训3000余人,先后带出3个高级技师、8个技师、24个高级工。2024年马万里被评为“新时代铁路榜样”。

虽有荣誉满身却始终保持着学徒般的谦逊。“五一”期间,马万里白天踏勘工地,晚上就在板房里整理数据,台灯常常亮到后半夜。妻子从西宁打来视频电话时,他正梳理白天的检查数据:“等川青铁路通车了,我陪你坐动车去成都看大熊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