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6月,法国投降了。此时的法国人面前,不仅有纳粹德国这个庞然大物,背后还有英国“小偷绅士”在虎视眈眈。

7月3日,法国仅存的舰队突然遭到了英国海军的袭击。

法国舰队措手不及,只能被动挨打。一瞬间,战列舰布列塔尼号上的977人就随着舰艇一同爆炸沉没于海底,敦刻尔克也受重伤搁浅。

这样的悲剧在4个港口接连上演,纳粹还没有攻击,英国人就率先开炮了,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黄色方案的实施使得法国人的马奇诺防线成为了摆设,面对纳粹的闪击,法国无所适从,在付出了30个师的伤亡之后,法国人投降了。



双方立即签订了停战协定,由此一个新的法国,维希法国诞生了。

既然是投降,那么现存的法国武装力量必须缴枪。

在两方签订的停战协定里,有一条是关于法国舰队去留的问题。

第8条规定,法国人的舰队必须向德国投降,底线是解除武装,但可以由法国人继续率领。

同时,德国也可以保证不会强迫法国舰队投入到战争当中。



要知道,当时法国海军自诩在全球排位当中能位居老四。

它的名下有7艘大型的战列舰,还有19艘重型巡洋舰,至于驱逐舰也有数10艘,潜艇更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这样的实力虽然无法与英美等国相提并论,能够与德国海军一较高下,这样一支武装力量成为了左右天平平衡的重要因素。

一旦法国舰队加入纳粹,那么英国要面对的压力陡然增加,或许大西洋航线将会彻底失去,本土被入侵的风险也会成倍的增加。

但如果这支力量被英国掌握,那么德国将彻底失去海上权益争夺的机会。



基于这样的考量,英国人不相信德国做出的保证,会让法国海军保持中立。

同样,德国也不会放心真的让法国海军保持独立。

双方都有各自的担忧,且双方的担忧在事后都得到了验证。

丘吉尔可不是一个愿意等待的人,在法国刚一投降时,丘吉尔立刻通过外交途径向法国舰队发出了通牒,时间在7月3日。



丘吉尔的通牒当中提到了三个事情解决方式,要么法国舰队加入英国皇家海军,受英国人的领导对德作战。

要么法国舰队按照英国人的要求前往英国、美国的港口,交出所有武器,做到真正的中立。

最后一个选择则是,自沉。

在英国人看来,第1种方式是最理想的。第2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第3种则是最低的底线要求。

可在法国人看来,无论这三种方式采取哪一种都是对法国的侮辱,维希政权如此认为,身在英国的戴高乐同样如此认为。



英国可没那么多时间与法国讨价还价,给了法国海军总司令让苏尔6个小时的时间去考虑。

没用6个小时,让苏尔的回应就来了,他们拒绝了所有的条件,但可以保证舰队不会被德国人夺取。

当天下午17:55,回应法国人答复的是英国舰队的火炮。

战列舰胡德号、勇士号,以及航母皇家方舟号动用了所有的火力,向停靠在米尔斯克比尔港的法国舰队开炮。

一时之间战火纷飞,但法国舰队准备不足,只能被动挨打。



一场战役下来,法国方面3艘战列舰受重伤搁浅,驱逐舰也被击沉。

只有斯特拉斯堡号突围出去,其他的战舰基本上沉没在港口。

仅此一战,法国海军阵亡1297人。

这还是一个港口发生的事情,在英国本土、埃及、法属西印度群岛纷纷有此类事件上演,法国舰队在英国人的炮击以及压迫之下,要么沉没,要么被扣押。

至此,法国舰队荡然无存。



面对这种事情,维系法国和自由法国都猛烈抨击英国人的做法,法国本土的国人也纷纷转向支持维希法国,甚至支持纳粹攻击英国。

英国人的做法不可谓不狠辣,但似乎又是无奈之举。

不过打脸的事情发生在1942年11月,当德国直接占领法国的时候,对仅存的法国舰队也生出了觊觎之心。

面对纳粹抢夺法国海军,法国海军的将士和士兵们履行了当年的承诺,自己凿沉成了77艘舰船,没有给德军留下一艘。

这件事向世界证明了法国海军的的确确不会被纳粹操控,同时也向世界表明德国人不会遵守当年的承诺。



既然英法德都没有错,那么,1940年的弩炮行动——击沉法国舰队到底是谁错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