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真是闯下大祸了!
关税政策搞得美国民不聊生,大规模抗议游行此起彼伏,特朗普的民调支持一再下跌。
沃尔玛等大型企业找到白宫进行谈判,连马斯克都被关税政策搞得苦不堪言。特朗普开始放出风声,说对华关税还有考虑的余地。
很多人担心特朗普这么爱面子,不一定会低头,但其实对于特朗普来说,出尔反尔非常的简单。就在4月25日,他在全世界面前表演了一出滑稽戏。
特朗普上任之前曾经承诺自己一定会结束俄乌冲突,并且还要在第一天就结束。当初牛吹得太大,现在就有点收不回来了。
特朗普的确在第一时间就会见了泽连斯基,不过泽连斯基竟然给了特朗普一个软钉子,他在全世界面前和特朗普据理力争,拒绝投降。
特朗普没想到这个靠他吃饭的小弟竟然这么扎手,他只能改口说,当初要结束俄乌冲突,只是一个玩笑而已。
如今对华关税,特朗普也是一再吹嘘自己能够和中国谈判,但是至今为止,他还是没有接到中国的电话。
美国人生活受影响是小事,美国的资本家们生意受影响是大事。之前沃尔玛等几家大型企业的总裁一起去见了特朗普。
之后特朗普突然说,自己考虑要降低对华关税,华尔街的欢呼声几乎掀翻纽交所天花板。在放出风声之后,特朗普又反悔了,说只是考虑一下,并不会真的降低。
但是现在美国的形势真的不容乐观,在4月30日的内阁会议上,特朗普终于松口,他承认美国的经济大受影响。
超市的货架空空如也,孩子们买不起玩具。他不得不承认,关税政策导致了美国物价的大幅度上升。
但是特朗普还是不想服软,他希望美国人能够“顾全大局”,勒紧裤腰带打赢这场关税仗。美国人什么都会,就是不会吃苦。
美国以三亿人稳居世界第一大消费市场,不让美国人消费,对于美国社会来说简直是天塌了。美国媒体也对特朗普所谓的“大局”多有讽刺。
特朗普现在急需给自家通胀数据“打镇静剂”——毕竟中国输美商品承担了美国通胀压力的18%,而沃尔玛货架上60%的日用品标签都印着“Made in China”。
深圳广电直新闻2025-05-01
美国不断发出假消息,说他们和中国进行了协商,就是在给自己找台阶下。他们希望中国像日本那样去美国谈判是不可能的。
就算是忠心耿耿的日本,在这一次的态度也相当强硬。石破茂虽然态度友好,但关键的条件一个都没答应。
他只答应美国会买一些农产品,至于汽车等核心产业,他没有退让。美国现在连日本都搞不定,还想象自己能够拿捏中国,真是异想天开。
有很多人猜测,就目前的形势发展下去,特朗普或许早晚都会松口。如果他在这么和美联储熬下去,被熬退休的有可能是他自己。
80年代美联储坚持自己的经济政策,造成社会失业率奇高,民怨沸腾之后,总统卡特背锅下台,美联储主席安稳的完成了自己15年的任期。
现在特朗普多次催美联储降息,对方都不为所动,特朗普也没办法罢免美联储主席,只能服软,说自己觉得没有想过要换人。
在特朗普对美联储主席服软后,很多人猜测,接下来他会不会和中国服软。毕竟中国一直都特别的友好,只要美国伸出橄榄枝我们都会接。
2018年贸易战初期,特朗普团队就玩过“先加税再豁免”的套路,结果半年后不仅没取消关税,反而把豁免清单当成了谈判筹码。
同一种手段不可能在中国身上得逞第二次,所以这一次中国的态度或许会前所未有的强硬,不管是政治上还是军事上。
现在的世界已经和十年前,二十年前不一样了。中美攻守之势易也。美国面临严重的债务危机,美元的信用度越来越低。
白宫想通过高关税迫使产业链重构,让美元同时绑定石油和工业品双重锚定物,从而对冲新能源革命对石油美元的冲击。
但是现在中国经济和中国制造业,在世界上所占的比重实在太大了,中国经济已经渗入了世界经济,美国经济的方方面面,没人可以取代。
当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富士康工厂还在为缺少合格质检员发愁时,中国郑州的iPhone生产线已经用上了AI视觉检测系统,每台设备检测速度比人工快20倍。
长三角某新能源车产业集群内,方圆50公里能找齐所有零部件供应商,从电池正极材料到车机芯片的研发周期比欧美快30%。
当“美国制造”的定义变成“中国供应链+墨西哥组装”时,关税武器反而成了射向自己的子弹。美国人不可能独善其身。
更关键的是,全球贸易结构已从“美国消费—东亚生产”的单循环,进化为“中国制造—全球消费—人民币结算”的多维网络。
站在博弈论的十字路口,中国此刻既不因特朗普的“假动作”自乱阵脚,也不错过任何巩固优势的战略机遇。
这次我们要给美国一个教训,给世界一个态度,中国外交秉持君子之风,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国可以随便欺负人,或者对我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事情由特朗普开始,却不一定由他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