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约26日,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日产计划在2025财年末(2026 年 3 月底)结束东风日产武汉工厂的生产。报道称,上述决策源于该工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能利用率持续下滑。



据报道,东风日产武汉工厂是从东风汽车租赁而来,2022年启用,设计年产能约30万辆,负责生产ARIYA艾睿雅和X-Trail奇骏。然而2022-2023财年,该工厂的实际利用年产能仅一万辆左右。2024年以来,该工厂一直在为东风生产电动汽车。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不是日产中国第一次缩减产能。去年6月,日产汽车已关停了江苏常州工厂的生产业务。

今年2月,日产汽车宣布,计划到2026财年将全球产能削减20%。其中,中国产能从150万辆削减至100万辆。此次曝出的武汉工厂停产,应为日产中国产能削减计划的一部分。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ARIYA艾睿雅累计只售出了2114辆,月均不到200辆;X-Trail奇骏全年售出了37610辆,月均也只有3000余辆。

要说起来,ARIYA艾睿雅的销量低迷多少在意料之中。但奇骏作为国内SUV市场上的常青树,巅峰时期销量一度达到了三四万辆,现在销量只剩下巅峰时期的1/3。

奇骏的销量下滑,也成了日产在中国市场式微的一个缩影。

日产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日产中国区的累计销量为696631辆,同比下滑12.23%。



2024年的这次销量下滑,也是日产中国连续第六年下滑。2025年开年,日产再次延续了下滑节奏。2025年第一季度,日产中国区的销量只有12.1万辆,同比大跌了27.47%。按此节奏发展,日产中国区的销量很可能被更多中国新势力超过。

三方平台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天籁的销量已经跌到了3000+;逍客的销量掉到了6000+;轩逸的销量已经在20000辆左右徘徊。而此前几年,天籁和逍客的单月销量都轻松破万,甚至破2万;轩逸更不用说,常年成为年度轿车销量冠军,月均销量近4万辆。

明星车型的失势成了日产在华面临的最大挑战。



过去几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电动化风声水起,智能化叫卖声一浪高过一浪。进而,中国消费者的汽车消费需求也随之改变。插混车型、冰箱彩电大沙发、智驾越来越瘦消费者欢迎。曾经长时间被消费者热捧的轩逸、奇骏、天籁等传统燃油车渐渐失去了市场青睐。

事实上不止日产,现代、通用、本田等海外品牌都开始关闭在中国的工厂。其中,北京现代的五家整车工厂,一座已出售,两座停产,剩余两座也未达到满负荷运转状态。即便如此,北京现代的产能利用率也只有1/4。



更重要的是,电动化和智能化崛起过程中,中国本土汽车品牌逐渐走进舞台中央,掌握了市场的话语权。而一众海外品牌没了当年的号召力。

近两年来,中国车市的竞争异常激烈,价格战此起彼伏,卷配置蔚然成风。这一过程中,中国本土品牌热度和市场号召力更高的同时,产品性价比也不断提升。海外品牌的机械素质、产品质感等优势愈发暗淡,市场竞争力更为孱弱。

东风日产、北京现代、神龙汽车、长安马自达等车企的衰退,正是中国车市巨变之下竞争格局调整的结果。然而直到目前为止,合资车企们依然没有止跌的迹象。



当然,东风日产也在积极寻找应对方案。

日产汽车中国区业务负责人Stephen Ma表示,日产汽车将在中国增加14亿美元的投资。根据计划,日产将在2027年夏季之前在中国推出约10款新电化车型,涵盖纯电、插电混动、增程等多种动力形式。

这背后,东风公司的技术将成为日产在华推新的助推器。

两年前就有媒体报道,日产将使用东风公司最新发布的量子智能电动架构中的S纯电平台研发和生产日产旗下纯电车型。

日前,东风日产全新纯电动车——日产N7正式上市。在坊间看来,该车基于东风奕派平台重新开发而来。未来不排除将出现其他奕派变种。



另据报道,东风旗下品牌岚图汽车已经开始向东风日产等合资品牌“输血”,共享三电总成、混动等核心技术。与此同时,东风日产还积极与岚图汽车深度接洽,计划把岚图即将问世的 ESSA2.0 架构、SOA 电子电器架构等最新技术搭载上车。

而从日产N7的定价来看,日产的策略的确在变。要知道,日产N7被日产方面定位为中大型车,但起售价只有11.99万元,与东风奕派007相同;顶配车型售价不到15万元,比东风奕派007还要便宜了5000多块钱。



诚然,当前中国车市的价格战到了白热化。但日产N7的定价仍然展现了足够的诚意。而这也大概率会成为日产未来几年在华的竞争策略。

橄榄枝抛给消费者了,接下来就看消费者买不买日产的账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