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人间罗盘,方能阅读正文《女人这辈子,究竟在逃离什么?》
上午聊董小四的时候,有个读者问,肖医生的原配,因为老公做太绝了,又要出轨,又要房。
不得已反击,这么做,会不会导致自己也鸡飞蛋打?
我回复说不会,这恰恰是最好的时机,原配如果想得开,这件事之后就该搞直播带货,两个主题。
一个主打天下的原配是一家,带货女性相关的消费品;
另一个则是主打保健品。
她肯去做这个,五年之内,她至少赢回来十套房,全款。
于是就有读者,想让我写写《人生开门红》这部戏,因为讲的就是直播带货。
这本电影本身挺好笑的,超过开心麻花大部分的制作,应该说在没有什么特别大牌的演员阵容下,这是很难得的。
剧情非常简单,王耀庆演直播公司老板,邓家佳演女网红,常远演路边摆地摊卖烤肠的。
女网红与老板有恋情,被对手公司偷拍到了,在网上四处散播,发酵成了女网红靠男老板上位的事件,影响人设。
老板就想了一辙,李代桃僵,说是拍错了,照片里的男主不是老板,是一个卖烤肠的。
让女网红和卖烤肠的组CP。
结果没成想,很受市场欢迎,于是卖烤肠的也成了网红,一起带货。
在带货的过程中,女网红发现自己的老板是个渣男,四处留情,跟每个网红都有一腿。
所谓娶自己,只是骗术,他对每个女网红都这么说。
而卖烤肠的也发现这个老板是个黑心商人,卖黑心猪肉肠。
于是俩人联手,端掉了老板。
就这么一个故事。
这个剧情里面有三个无解。
第一个无解、渣男无解。
电影里面直播公司的老板每天喝枸杞泡水,拿人参当点心,都要坚持与所有女网红维持恋情,不完全是渣,更多的是工作需要。
直播公司最大的问题在于什么?
在于企业的核心产品,核心竞争力,挂钩在人身上。
就像前些年,你说老俞遇到小董这件事,他能咋办?
站在资本市场的角度,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老俞未婚,小董是个女的且未嫁,老板直接娶了台柱子。
除此之外没办法的,当初闹分家的时候,网络上最理智的声音也是干脆让老俞把小董招做女婿,两家合一家。
你只能这么办,否则,女网红独立出去,公司还怎么撑得住?
那么你站在主播公司老板的角度,他怎么知道谁能红谁不能红?
红了的,他怎么知道能一直红?
他没有办法知道,那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和所有的女主播谈恋爱,对所有已经红了的女主播许诺,我娶你。
商业模式就导致了这个结局,他嗑枸杞嗑人参也得完成任务。
这不是渣的问题,而是方世玉的处境,奉旨泡妞。
第二个无解、质量无解。
电影当中这个直播公司老板说的很真实,他说,他都不嫌那些观众穷,那些人反而嫌他脏?
话很糙,从道理上,他肯定讲不通。
就是那句话,我哪怕只花了一分钱买了一辆汽车,你敢卖,你就得保证我的驾驶安全。
但是我们跳出大道理,你站在商业模式的角度下想想看,一分钱的汽车,它能安全么?
那你说,能不能不卖呢?
答案是不可能。
你不卖,有的是人卖。
当一个东西,面向那么多人的时候,它天然就不太可能走高端路线。
我们想一想,单位食堂吃过吧?
是大灶好吃呢?还是小灶好吃?
当然是后者,你想都不用想。
当一个产品直接面向互联网大众的时候,你不想拼价格,都得拼价格。
因为实际上是消费能力最低的那个人来决定这个产品的导向是什么。
这件事,所有玩直播流量的公司都清楚,那也就意味着必然发生劣币驱逐良币。
你不做,有的是人做,一定有人不断地打价格战,去迎合消费力更低的那部分大众。
这件事当年发生过的,淘宝想要转型向上走,去做天猫,结局是什么?
是老家都被新秀给抄了。
你不卖义乌小商品,人家就卖雷碧,卖康帅傅,卖9块9包邮,最后的结果是你还得回到老路上。
流量这件事的本质就决定了得屌丝者得互联网。
那你最终一定守不住质量底线,你不往下,竞争对手就往下,你就被淘汰。
所以最后胜出的,就是看谁更能够游走在边界线上。
第三个无解、模式无解。
其实直播带货有很多很多问题,它几乎和十多年前被诟病的电视购物没有区别。
是个人都知道它有两大弊端。
一个弊端在于过分向商家头部集中。
原本很多商家覆盖的很多市场,通过这么大的曝光流量,变成了少数商家覆盖几乎全部市场。
另一个弊端在于过分向主播头部集中。
所谓的网红就是销售,原本需要一万个销售完成的业绩,现在一个销售就做到了。
那么你把两个集中搁在一起,这是什么?
这就是失去了很多就业。
本来可以让更多商家,更多销售有工作,现在这些部分,都被极少数人做掉了。
那你去掉这个模式可以么?
答案是也不行。
因为网红可以带动很多的即时消费,或者讲,不理智消费。
人们因为冲动,看到别人买,他也跟着买,这种聚众效应,冲动消费是当下非常需要的。
我们经常讲一件事,无论合不合理,先破后立还是先立后破要想清楚。
特朗普就是这一点没做好。
他想要去掉我们这个供应商,这个想法没问题,问题是,你自己首先有没有取代我们的产业链?
有,你再甩掉我们,这就叫先立后破。
你先把备用艇找到,再说凿沉脚下的船。
如果你没有,那就是先破后立,备用艇你都没有,就把脚底下的船凿沉,那你自己怎么办?
直播带货就这点事儿,你甭管它有多少问题,当下它能够拉动人们的冲动消费,当下急需消费。
而且直播行业已经牵涉了很多中下游的企业,或者说,这已经成一个生态了。
没有替代品的情况下,还真动不得。
直播带货本质上属于阶段性的机会,就跟你未来的一两年围绕美国周边国家去做对美的走私生意,就是暴利。
它不是永久的生意,不能像可口可乐那样做100年,但它一两年之内,赚到一两百年的钱,并不是问题。
直播带货也是这类,阶段性机会。它不可能长久,但它属于十几年的红利。
如果你能捕捉十几年里面的几年,你赚它个几百年的钱,也不是问题。
别的东西,我不一定能判断出来,谁到底爱谁,我不知道。但是,论估值,我是专业的。
否则我凭什么在金融市场里活了15年。
总有读者问我,这种剖丝剥茧的行业分析能力从何而来?
答案只有一个,知行合一才能得来。
我那天第一个话题里那四个女性的故事,你听着都挺悲剧,你可能觉得那些是山脚下故事,而董小四这种,是山顶上。
但实际上,董小四,跟那天那个夜市上的嫂子,是一路人。
你看过那个故事,有没有想过,嫂子为啥跳不出她已有的认知体系?
她为啥非得认为只有男人才能把她从县城带到省城?
这实际上就是知行,不合一导致的。
嫂子就没有做成过任何事儿,她就不可能对自己的判断有自信,她所有的自信都在别人身上,只有他信。
董小四当年也是同样的问题,她小时候见过的长辈,有学霸,有医疗行业的,她就天然产生了崇拜,产生了路径依赖。
她长大后,就不敢靠自己的力量去混金融圈。
其实她很擅长的,她会作假,又玩得个花,她明明可以的,但是她不敢。
她见到肖医生这样的学霸就走不动道,就非要以为是潜力股。
实际上在金融圈的富老头们看起来,肖医生这种,根本没花头的。
都奔四了,离婚的时候居然连套房都舍不得,你说这种人能有啥前途?
真有前途,你应该分割财产的时候分给老婆30套,你自己还隐瞒了300套。
都四张把的人了,一套房还要计较,这是个啥level嘛。
就这,董小四眼里,很有光环,这就是路径依赖,其实她和夜市上的嫂子,没区别。
你没做到过,你永远不会明白。
这就是为啥当年校长他爸讲,你先去挣一个小目标,再来谈生意。
一个小目标都挣不到,你就别谈生意了,你不可能懂。
清北都考不上,你就别谈学习方法了,你不可能懂。
给人家打工,连七位数的年薪都赚不到,你就别谈职场,你不可能懂。
任何领域都是这回事,你做到的那天,你才能懂。
而这个过程中,你注定是似懂非懂。
我那天第三个话题告诉你跑完数据,有些人误以为这样就大彻大悟,NO,NO,NO。
跑完数据,你仅仅是发现当下的你,到底有多无知。
而你要像那天第二个话题讲的,你要走在那条路上,走一段时间,你才能懂一个阶段。
好比你走了几步,你赚了几百万,你说你有点小明白,你又走了几步,你又赚了几百万,你又有点小明白了。
小明白叠加小明白,很多个小明白之后,你说哪天你就彻底明白了?哪天你也不能彻底明白。
但是你可以从小明白到中明白,中明白到大明白,这个可以有。
你哪天全款买套三核的房产,就跟你去买颗大白菜一样无所谓的时候,你就开始看见你离彻底明白到底有多远了。
远着呢。
财富的道路上根本没尽头,等你哪天不考虑买房子这么LOW的操作,开始拍地皮的时候,你就会发现:
你也不过是围剿平账大圣的十万天兵里的一个小卒子.......
关注公众号,人间罗盘,方能阅读正文《女人这辈子,究竟在逃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