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底,中共吕梁市委原常委、山西省吕梁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张中生因为受贿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被依法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经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查明,张中生在1997-2013年间,利用职务之便,为有关单位和个人非法牟利,索取和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0.4亿余元。



张中生

消息一经报道,立刻引起舆论哗然。我党历来重视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对贪污腐败行为更是从不姑息手软,早在瑞金苏维埃政府时期就枪决过像谢步升这样的贪官,解放初期毛主席亲自批示对刘青山、张子善的处理更是轰动一时,令有心作乱的贪官闻之色变。

本文的主人公,即便曾经因为参加革命战争而在身上留下90余处伤疤,而且受到过毛主席的亲自探望,也依然在犯下贪污罪之后把自己原本光荣的生命早早地推向了终点,他就是1941年年底在陕甘宁边区被处决的、曾经的战斗英雄肖玉璧。

舍生忘死的红军战士

肖玉璧出生于陕西北部的清涧县。清涧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路遥的故乡,也是毛主席写下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的地方。由于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表沟壑纵横,难以大规模种植粮食作物,清涧一直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穷地方。

肖玉璧从小便过着家徒四壁的生活,只能靠给地主放羊换回一点微薄的洋芋粉条糊口,动辄还会遭到地主凶残的打骂。在日复一日的艰苦劳作中,肖玉璧一边顽强地生存着,一边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穷困潦倒、受人欺侮的生活状态。



清涧地貌

1932年4月,迫切期待新生活的肖玉璧凭着自己从小串山梁子锻炼出来的体格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成为陕甘游击队清涧支队的一名战士。

军旅生活虽然清苦,但肖玉璧却从中看到了希望,因为他不仅不用再挨鞭子,而且每天都有饭吃了。因此,只要部队执行任务,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全然不顾可能会遭遇的危险。在一次次奋不顾身的冲锋陷阵中,肖玉璧也迅速地成熟和成长起来,立下越来越多的汗马功劳。

有一次,肖玉璧所在部队奉命攻打陕西中部的一座县城,以牵制国民党军队对陕南的红军主力的进攻。由于敌我装备过于悬殊,战士们只能在战壕里看着敌军从城墙上“突突”不停地扫射的机枪干着急。突然,肖玉璧抓起四捆手榴弹猛地跳出战壕,丢下一句“火力掩护我!”没等战友们回应就头也不回地往城门冲去。

没过多久,随着一声巨响,战友们惊喜地发现,城门竟然真的被肖玉璧给炸开了!同时,肖玉璧自己也被炸弹产生的气浪推出数十米远。等战友们再见到他时,肖玉璧已经伤得浑身是血、奄奄一息了。好在经过医生的抢救,肖玉璧总算是死里逃生地捡回一条性命。不久后,肖玉璧被光荣地任命为所在支队的队长。

在跟随部队东征西战的过程中,肖玉璧始终感念党和部队给他的生活带来的巨大转变,每次执行任务都舍生忘死地冲在最前面,希望能够早日结束战争,让更多的人过上安稳的日子。



红军战士合影

在1935年的一次战斗中,肖玉璧和深陷敌人的重重包围,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了。肖玉璧和满腔热血的战士们决定破釜沉舟,争取突破包围圈。在队长肖玉璧的率领下,他们与敌人经过艰难厮杀,终于突出重围。

可是,等到达安全的地方时,人们才发现,因为始终冲在最前面,肖玉璧身上的刀伤比比皆是,而最令人感到惨不忍睹的是他连中数刀的腹部那正在缓缓外露的肠子。

这次战役结束后,肖玉璧无数次死里逃生的事迹和在战斗中始终英勇无畏的精神在军民中广泛流传,他成了远近闻名的战斗英雄和战士们的楷模。同时,由于伤势过重,肖玉璧不得不在医生的强烈要求下离开部队安心养伤。等到身体恢复得差不多时,已经是这年冬天了。

由于身体条件不再允许肖玉璧像从前那样在战场上拼杀,组织安排他转业到地方上工作。几年间,肖玉璧先后担任家乡清涧县的第一苏维埃主席、盐池税务分局局长等职务。由于在工作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肖玉璧在1939年年底被调至延安,成为延安光华商店(陕甘宁边区贸易局的前身)的重要领导之一。



肖玉璧|剧照

因病住院,意外与毛主席结缘

1939-1940年间,抗日战争已经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军队一面在正面战场消极应对,一面却积极对我党的革命根据地实施严格的经济封锁政策,使根据地的物资供应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产生了极大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肖玉璧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他到任不久,就因为积劳成疾,引起旧伤复发而住进了延安的中央医院。

1940年秋季的一天,毛主席到中央医院探望伤病住院的干部和战士们。当他走进最后一个病房最里面的病床时,只见一个骨瘦嶙峋的病人表情痛苦、呼吸微弱地平躺在炕上,仿佛随时都有断气的可能。

毛主席关切地向护士询问他的病情,护士告诉毛主席,这是战斗英雄肖玉璧,他身上因为打仗留下的伤疤有90多处。她指着肖玉璧的腹部说,他其实没有什么大病,只是前些年有一次打仗,肠子从肚子里流出来,没有完全治好就去工作了,导致消化和吸收功能比正常人弱了很多,加上这几年一直过度劳累,又长期缺乏营养,所以身体的底子已经非常虚弱了。

毛主席轻轻地掀开肖玉璧的衣服,看到他身上重重叠叠的伤疤,眼睛不由自主地湿润了。他问护士,他的身体能彻底恢复吗?



毛主席探望肖玉璧|剧照

护士回答,倒是不难,他本来就是因为长期缺乏营养导致的。要想彻底恢复,只要能吃一个月的饱饭就够了。毛主席听完,若有所思地和警卫员、医护人员一起走出了病房。

在回窑洞的路上,毛主席叮嘱身边的工作人员,让他们把后勤部给自己配发的取奶证送到医院来,由医院负责每天取半斤牛奶给肖玉璧饮用。

工作人员一听,心里自然有一百个不情愿。当时虽说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时期,但国民党一心想消灭共产党和边区根据地的企图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边区根据地的经济封锁更是越来越变本加厉,延安的物资匮乏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那半斤牛奶的取奶证,是因为中央考虑到毛主席常常日理万机、废寝忘食,为保障他的身体健康而特批的,怎么能随便给别人用呢?而且当时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刚出生,也正是急需补充营养的时候。

可是,拗不过毛主席的坚持,工作人员还是按照毛主席的指示,把取奶证送到医院,交代医院每天取牛奶给肖玉璧饮用了。

肖玉璧身上的伤疤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一直惦记当时昏睡在病床上不省人事的肖玉璧。半个月后,毛主席再次前往中央医院去探望他。



肖玉璧|剧照

肖玉璧显然听说了毛主席曾经前来看望过自己,也知道毛主席把自己的那份牛奶让给他喝的事,不禁感激涕零,把毛主席当成自己的救命恩人。这天,当他看到“救命恩人”突然出现在眼前时,惊喜地想要起身表达谢意,却被毛主席示意不要着急,先好好养身体。肖玉璧只得有气无力地向主席尴尬地笑了笑。毛主席再次向医生询问了他的身体状况,并叮嘱一定要好好照顾,让他早日康复。

令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毛主席的两次探望,以及送给他用来恢复身体的牛奶票,却使肖玉璧的心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

“任命”风波

很快,在医院的医生、护士的悉心照料下,肖玉璧真的就像当初护士向毛主席介绍的那样,基本恢复了健康,他期待着风风光光地回到工作岗位,跟同事们好好讲一讲毛主席是怎样把自己的取奶票让给他的,又是怎样跟医生护士们交代要好好照顾他的。像毛主席这么有地位的人都亲自来看望自己,还把中央特批的牛奶让给他喝,这是多么大的荣耀啊!



延安时期的毛主席

就在肖玉璧志得意满地等待回去工作的通知时,一份始料未及的工作任命使他的心情瞬间跌到谷底。原来,考虑到肖玉璧的身体状况已经不适合继续从事和原来一样繁重的工作,也为了方便家人照顾他的生活,组织上研究后决定把他调回家乡清涧,担任张家畔税务分局的局长。

在肖玉璧看来,这样的工作安排,对他而言未免也太不公平了,太大材小用了!毛主席前后两次探望,让他觉得自己是个非常有分量的人,理应从事更为重要的工作,怎么能憋屈在一个小小的税务分局呢?

他气急败坏地找到组织部的同志,用几近咆哮的语气表达自己的不满,声称连毛主席都亲自来看望自己,还把特批的牛奶然给他喝,组织部为什么还这么不公平地对待他?当接待的同志向他解释,那是因为怕他的身体吃不消,为他的健康着想时,他却只觉得对方是在强词夺理,忿忿地说,又不是上战场真刀真枪地厮杀,有什么吃不消的?



肖玉璧的任命书

见组织部的同志迟迟不予回应,他便直接跑到毛主席面前,请求毛主席为他做主,并撩开衣服让毛主席数数他身上的伤疤,以表达自己对党和工作的忠诚。毛主席沉默片刻,劝慰他“要服从组织安排”。见毛主席这样说,肖玉璧知道彻底“没戏”,便悻悻地离开了。

不久,心灰意冷的肖玉璧回到家乡走马上任了。与从前不同的是,他此时的心态已经悄然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曾经的他只盼着早日康复,好回到工作岗位大展拳脚;现在,他只觉得这样的工作安排对他而言是天大的不公平,他不应该受这种委屈……

随着心态的失衡,肖玉璧在工作上也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既不主动与下属沟通交流,也不主动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他沉浸在自己“委屈”的情绪中难以自拔,总觉得是组织埋没了他、亏待了他,而完全忽略了组织这样安排的初衷……

人在被情绪,尤其是不良情绪裹挟的时候,往往容易做出一些缺乏理智的举动。因为不良的情绪总是引导人从消极的角度出发,以消极的态度去应对面临的问题。肖玉璧便是这样。他虽然表面上服从了组织安排,到税务分局就任了,但心里始终认为组织上对他不公平,不应当如此对待他这样一个有着赫赫战功的老英雄。



肖玉璧|剧照

同时,他不仅没有想着怎样做好这份工作,让自己得到组织的再次认可,却觉得这里的工作内容太简单太清闲,根本不值得他这样的英雄来做。在日复一日的消极抵抗中,肖玉璧的思想和政治防线滑落到了岌岌可危的边缘。

“英雄”的堕落

一个休息日,肖玉璧在回家途中偶遇儿时的玩伴张某,他知道张某的弟弟在国民党军队里做事,以前他在贸易局工作时,有几次到国统区换购物资,都是找张某的弟弟帮的忙。寒暄过后,张某说在国统区弄到了一批土布,想拿到边区来卖,希望肖玉璧和手底下的人打个招呼,到时候不要为难他才好。

肖玉璧听了他的来意,本能地摆手拒绝,告诉张某自己已经不在贸易局工作了。张某却“大度”地表示已经知道了他的“遭遇”,只要他给老部下打个招呼即可。碍于张某的弟弟曾经帮过忙,现在他帮张某也算是还人情了,况且还不知道会不会管用,肖玉璧便答应了张某。

两周后,一笔“意外之财”出现在肖玉壁家中——原来,张某成功地卖掉那批土布后,专门给肖玉壁送来100元大洋作为他的“酬劳”。肖玉壁虽然明白这钱不能收也不该收,可是看着一起长大的发小靠着在国民党军队工作的弟弟早已发家致富,而自己出生入死无数次,却从堂堂的贸易区副局长被赶到一个小小的税务分局局长的位子上,而且到现在家里还是一贫如洗,心里就不是滋味。

于是,虽然嘴上说着不要,肖玉璧还是把钱收了下来。等张某走后,肖某盯着那些钱仔细回味,觉得这钱来得真轻松!只是动了动嘴巴,100元的现金大洋就自己找上门了!



尝到甜头的肖玉璧明知这样做不对,却还是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认为自己出生入死这么多年,现在从这个不起眼的小职位上得点好处也不算什么。只是,人的欲望一旦打开,想要关回去就很难了。

肖玉璧先是多次帮助张某“做生意”,顺便从张某那里捞点好处,接着开始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多收少报、侵吞公款,甚至主动索贿。很快,有了“第一桶金”的肖玉璧开始找张某投资,与他合伙做生意。令人发指的是,在当时边区经济状况内外交困、物资极度紧缺的情况下,肖玉璧竟然把粮、油等根据地奇缺的物资倒卖给国民党军队以获取高额利润,甚至两次花公款为靖边县一个名叫常宗耀的国民党退伍军官招募士兵。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肖玉璧的行为在军民中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1941年,边区财政厅发觉肖玉璧在贸易局的活动中有不正常的参与迹象,便顺藤摸瓜开始排查。事情败露的肖玉璧自知已经犯下大错,不但不思悔改,而且迅速携带了手边的250元公款和18张税票前往盐池,企图从那里越过长城,而后逃往蒙古国。好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肖玉璧最终没有得逞,而是在盐池落网了。



肖玉碧被审查

经审查,肖玉璧到任张家畔税务分局局长不到一年时间,就共计贪污公款高达3050块大洋,其中仅仅被抓前两个月就克扣公款高达1000元!要知道,当时边区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普遍在几元到几十元不等,肖玉璧贪污的3000多元,相当于一个普通人不吃不喝地工作好多年的收入。

根据陕甘宁边区政府1938年公布的《惩治贪污暂行条例(草案)》的规定,凡是克扣或截留应发给或缴纳的财物,或敲诈勒索,或收受贿赂,均属于贪污行为,而贪污的金额总计达到500元以上,就可以判处死刑或者5年以上有期徒刑;贪污数额达到1000元以上,则可直接判处死刑。

边区高等法院审理后认为,肖玉璧不仅贪污巨额公款,还企图携款潜逃、叛变革命,因此对其依法作出死刑的判决。

往者可鉴

得知判决结果的肖玉璧犹如五雷轰顶,口中不断重复“判得太重了啊!我可是革命的有功之人啊!”此时的肖玉璧,仍然沉浸在一年前毛主席的关怀令他滋生的骄傲情绪中,认为自己不过是贪污了几千块钱,毛主席亲自看望过的战斗英雄,怎么会真的被判处死刑呢?

思前想后,求生心切的肖玉璧向当时的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提出,要给毛主席写信,向毛主席求情,希望能返回前线、将功补过。林伯渠知道毛主席两次探望过肖玉璧,慎重起见,便同意了他的请求,并把求情信亲自带到了毛主席面前。



林伯渠

得知林伯渠来意的毛主席并没有拆开肖玉璧的求情信,而是先问林伯渠:“他贪污了多少钱?”

林伯渠把肖玉璧犯罪的来龙去脉和贪污数额都向毛主席做了详细报告,当听到肖玉璧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贪污达3000多元时,毛主席噙着香烟陷入了沉思。

林伯渠接着说:“肖玉璧说您是他的救命恩人,不会看着他死,请求您看在他过去立过功的份上,让他上前线杀敌,将功补过。”

毛主席又问林伯渠对这件事怎么看,前几年对黄克功案的处理是否还有印象。

几年前的1937年,年轻有为的原抗日军政大学第六大队队长黄克功因为逼婚不成而恼羞成怒,最终在延河河畔残忍地枪杀手无寸铁的女学生刘茜的案件在根据地产生了极大的轰动。边区法院依法判处黄克功死刑后,黄克功怀着侥幸心理给毛主席写信,请求回到战场、戴罪立功。



黄克功|剧照

毛主席了解情况后,对当时的抗大副校长罗瑞卿说:“这样的人不杀,我们还是共产党吗?”但黄克功毕竟是从长征就开始跟随自己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红军干部,于是,毛主席含泪回复了黄克功的求情信,并在执行枪决之前,由法庭当众宣读。黄克功在临死前彻底认清了自己的错误,却为时已晚,只能带着深深的遗憾被枪决了。(黄克功案件始末,详见超链接红军旅长黄克功枪杀16岁女友!毛主席定案:打了两枪就不是走火)

黄克功案的发生和宣判在当时的根据地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充分反映了共产党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和对于屡建战功、身居高位的工作人员犯法绝不姑息的明确态度,林伯渠作为边区政府主席,对于这桩案件自然印象深刻。

毛主席把信还给林伯渠,告诉他“和上次(黄克功案)一样,我完全支持法院的判决。

1941年年底,身上有着90多处伤疤的曾经的战斗英雄肖玉璧在延安被执行枪决。



张青山被审查图片

一点思考

肖玉璧被执行死刑,在当时陕甘宁边区产生了极大影响,不仅根据地工作人员的贪腐犯罪率猛然下降,整个边区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人们欢呼肖玉璧这样的“蛀虫”被打掉的同时,也不免思考,在短短一年时间内,他怎么就从一位人人敬仰的战斗英雄堕落成一名招人憎恶的贪污犯呢?

我们不妨试着分析一下肖玉璧发生这种转变的心路历程。应该说,他的心态是从见到毛主席之后产生变化的。毛主席的两次探望,本意是帮助他尽快恢复身体,并鼓励他康复后继续为革命努力工作;而肖玉璧却把这两次探望,看做自己“仕途”上升的重要资本,以及自己的身份、能力等得到最高领导人认可的证明。

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在收到新的工作任命时暴跳如雷,全然不顾组织对他身体状况的关心,而只认为那是职位的降低和收入的下降,并气势汹汹地找毛主席亲自为他“做主”。在他的认知里,他已经是毛主席跟前的“红人”了,别人也应当按照“红人”的标准对他特殊照顾。



肖玉碧案件通报的报纸

可是,当他在毛主席面前碰了钉子,就应当明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基本的操守之一就是要服从组织安排,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而肖玉璧却认定新的工作是把自己“大材小用”了,对他有失公平,因此在岗位上消极懈怠。这时候,稍有人以利益相诱,他就滑向了罪恶的深渊。

而利益作为欲望的缺口一旦打开,想要收手就难了,因为欲望是会不断膨胀的,而利益则不一定每一次都能恰好满足欲望。没能满足的那一部分,便总是引诱着人们进行下一次的铤而走险。像肖玉璧这样坐在功劳簿上吃老本,在骄傲的情绪中忘乎所以、忘记初心的人,说到底还是内心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反省,在一次次看似微不足道的错误中,逐渐断送了自己原本光明的前程。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肖玉璧正是因为不断放纵自己看似微小的“恶”,在损公肥私的同时,把自己变成了令党失望、令人民憎恶的“蛀虫”。1942年1月5日,《解放日报》专门发文,强调“在‘廉洁政治’的地面上,不容许有一颗‘肖玉璧式’的莠草生长!有了,就拔掉它!”

如今,整整80年过去了,“‘肖玉璧式’的莠草”虽仍然不时地出来刷一刷存在感,但党和政府的“除草”力度也从未松懈。作为个人,只有坚持信仰和基本的道德底线,才能在形形色色的诱惑中不为所动、守住初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