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火车站的玻璃穹顶下,一群戴着小黄帽的学龄前儿童鱼贯而出,手中挥舞的研学手册上画满海星与樱花。这一幕发生在4月19日早晨7点——比去年同期的首班研学团提前了整整两小时抵达。当其他城市还在用“网红打卡”争夺流量时,大连正悄然掀起一场以知识为锚点的文旅变革。

‌从通道细节看服务内卷:文旅赛道的供给侧突围‌

你可能想不到,研学团专属绿色通道的开设竟源自去年国庆的投诉事件:某小学团队因安检排队错过海洋馆表演。今年大连火车站将西侧第三通道改造为“研学速通口”,配备儿童身高检测仪与应急医疗包,连地贴都印着海洋生物卡通导航标识。这种“把痛点变甜点”的思维,让携程后台数据显示,4月以来大连研学产品搜索量同比激增180%。

更值得玩味的是服务链的延伸。在旅顺樱花园,讲解员背包里除了扩音器,竟装着分装好的抗过敏药片;圣亚海洋世界的餐厅推出“海洋能量套餐”,用鱿鱼圈拼出三角函数公式。这种“教育元素无痕植入”的策略,让家长在社交媒体感慨:“孩子吃完饭突然问我抛物线是不是贝壳纹路变的”——你看,文旅产品的最高境界,是让知识成为游客自发传播的社交货币。



‌三条主线与一座城的叙事野心‌

大连此次推出的三大研学线路,表面是旅游产品,实则是城市禀赋的重构实验。当其他海滨城市还在打“碧海金沙”传统牌时,大连正将百年殖民史、工业遗产、海洋科研等碎片化资源,编织成知识密度爆表的体验网络。

‌踏青线:在花瓣上打印自然课教案‌

站在旅顺樱花园的观景台俯瞰,6000株樱花组成的粉色浪潮中,晃动着数百顶黄色研学帽。孩子们用显微观察镜对准花瓣的举动,让这片东北最大樱花园秒变露天实验室。园区运营主管透露个细节:他们特聘植物学家重制讲解词,把“樱花品种”说成“地球生命密码本”,将单瓣与重瓣的区别类比成“大自然的不同解题思路”。这种跨界比喻,让五年级学生在作文里写下:“原来樱花不是用来拍的,是用来破译的。”

转到太阳沟樱花大道,俄式老建筑与70年代栽种的樱花形成时空折叠。导游小刘分享了个有趣现象:孩子们总爱追问砖墙上的弹痕来历,反倒对樱花兴趣寥寥。于是文旅局紧急培训“双线叙事”技能——从巴洛克窗棂光影讲到樱花迁徙史,用建筑伤痕带出殖民抗争故事。结果这条1.7公里的小路,本季度团队预约量暴涨300%。



‌海洋线:把博物馆变成解谜游戏场‌

大连自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鹦鹉螺化石前,AR眼镜正将4亿年前的海洋投射在孩子们掌心。馆长办公室贴着张便签:“周二前优化三叶虫触屏问答的错题反馈机制”——这个细节暴露了博物馆的野心:他们不要乖巧的参观者,只要眉头紧锁的小研究员。



在贝壳博物馆的摩斯密码寻宝区,我看到个扎双马尾的女孩,边对照研学手册边破译贝类分类学。她成功打开标本柜时的欢呼声,引来了三个路过的散客家庭付费购买同款游戏包。这种“研学体验反向带货”的现象,或许解释了为何该馆文创收入同比提升47%。

‌工业线:让海盐结晶为知识颗粒‌

大连海盐世界公园的浓盐水漂浮池,本是为展示浮力原理设计的科普项目,却意外成为家长圈的热门减压圣地。常有母亲笑着对孩子说:“你去算盐度公式,妈妈要飘着思考人生。”这种“各取所需”的兼容性设计,让园区二消收入占比突破35%。 (m.olsud.com)



更绝的是蚂蚁岛的“海参数学课”。老渔民示范完传统捕捞法后,研学导师会让孩子计算潮汐间隔与海参出没率的函数关系。上个月真有学生推导出简易预测模型,被大连海洋大学收录为课外实践案例。当劳动智慧与STEM教育碰撞,连浪花都成了验算纸。

‌流量背后的城市算法‌

大连文旅局内部流传着一份“知识转化率”评估表,量化指标包括“孩子主动提问次数”“家长拍摄板书比例”等。这种将教育效果纳入KPI的做法,让他们的研学产品在携程评分常年稳居4.9分以上。

东港音乐喷泉旁的夜间研讨会上,我听到个震撼观点:大连正在创建“家庭友好型城市”的底层代码。当别处用过山车刺激多巴胺时,他们用AR解剖海豚结构;当网红城市追捧ins风咖啡馆,他们把三寰牧场的挤奶工位改成生物力学课堂。这种“反快餐式旅游”的坚持,或许解释了为何其客单价高出同类海滨城市20%,复购率却仍保持15%的年增长。 (m.btwtjc.com)



夜幕降临时分,华酝牡丹园的测温灯柱接连亮起,孩子们手持土壤湿度计穿梭花间。这些看似微小的场景,实则是城市竞争维度的跃迁:当旅游目的地从“贩卖风景”转向“孵化认知”,大连的樱花与海浪,便成了中国文旅升维战役中最生动的实验样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