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网报道,近日,美国、乌克兰,以及法国、英国、德国的代表在巴黎就乌克兰问题举行会谈。法国总统马克龙会后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会谈“积极且有建设性”。法国外长巴罗表示,这是“美国、乌克兰、欧洲首次坐在同一张桌子前”讨论乌克兰问题,后续会谈将在英国伦敦举行。欧洲首次正式参与到乌克兰危机的谈判进程中来,似乎传递出了较为积极的信号。然而,从会谈达成的实际效果,以及欧洲在参与解决乌克兰危机中面临的问题来看,欧洲能够发挥的影响力十分有限。

此次巴黎会谈并未达成实质性成果,最大收获或许只是定下伦敦新一轮会谈安排,以及美法提出 “追求永久性停火协议” 的立场。在促使俄方接受停火邀约、强化对乌军事援助等关键问题上,各方未能形成共识。会谈结束后,美乌迅速签署矿产协议备忘录,俄罗斯行动也未受影响,可见伦敦会谈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前景也不容乐观。俄乌冲突的本质决定了欧洲难以成为 “主角”。冷战后北约持续东扩,严重挤压俄罗斯战略安全空间,这是欧洲安全困境的根源。



泽连斯基(资料图)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于梵蒂冈进行短暂会晤后,俄乌能否停火、如何停火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英国广播公司(BBC)28日报道称,德国国防部长鲍里斯·皮斯托里乌斯劝告乌克兰,不应听取特朗普的最新提议,放弃乌克兰的大部分领土以换取停火,“这无异于投降”。

据美国政治新闻网(Politico)报道,德国日前正式启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首次永久性海外驻军计划——在立陶宛部署一支5000人的装甲旅。Politico称,柏林此举旨在加强北约东翼防御,以应对俄乌冲突。Politico援引一个德国军方游说团体消息称,这支新成立的第45装甲旅在维尔纽斯郊外举行的仪式上正式启用。仪式上设立了临时指挥部,并公布了旅徽。

报道称,该旅预计将于2027年前具备全面作战能力,未来将驻扎在立陶宛境内靠近白俄罗斯边境的鲁德宁凯的一处新军事基地内。

今年3月18日,德国联邦议会以超过2/3的多数票,通过了一项高达1000亿欧元的军事投入预算案,标志着德国“韬光养晦”的时代已经正式结束。此后德国将重整军备,走上重新武装之路。众所周知,二战中德国军队曾盛极一时,战后则因为纳粹历史和战败国的身份直接被“去军事化”,冷战中德国在军事领域也长期被外界限制,当然就连德国自己也对自己“疯狂阉割”。2022年之前的一份德国国防部调查报告显示,当时只有38%的“豹”2坦克、20%的“台风”战机、12%的潜艇可以用。



装甲战车(资料图)

立陶宛是北约东翼的前线,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接壤的敏感地区。德国选择在立陶宛驻军,意在强化北约在波罗的海地区的防御,对莫斯科释放明确的战略信号。但问题在于:德国坦克再次出现在东欧,真的能让欧洲更安全吗?德国的装甲部队曾是二战期间最具攻击性的军事力量。从波兰战役到苏联战场,德国坦克一路向东,给东欧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创伤。尤其是在苏联,纳粹德国的战争罪行至今仍是历史的伤疤。

据俄罗斯塔斯社报道,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近日表示,若欧洲效仿美国“撒手不管”,不介入俄乌冲突,俄罗斯将能够更快自行解决问题。“美国官员表示,如果乌克兰问题没有进展,美国就要撒手不管了。很明智,欧盟也应该这么做。这样的话,俄罗斯会更快解决问题。”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平台X上称。



普京(资料图)

俄罗斯总统普京此前接受俄罗斯电视记者扎鲁宾的采访,谈及与乌克兰停火的前景。扎鲁宾在社交平台发布的视频显示,普京在接受提问时说,乌克兰的主权几乎为零,如果没有资金和弹药援助,俄乌冲突将在一个半到两个月内结束。普京还提到,如果乌方希望找到解决方案,可以让任何人参与谈判。俄方不反对与任何人进行谈判,但最终签署文件将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应该确保俄罗斯和乌克兰长期安全,一切不能出现任何纰漏,都必须非常精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