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上午,河南宝泉大峡谷一名游客在卫生间内抽烟,离开卫生间后烟头未熄灭,导致卫生间着火。景区发现后,10分钟内将火扑灭,着火区域为一间4平方米的备用卫生间,未造成任何人员受伤及游客财产损失。5月2日,河南宝泉旅游区郑重提醒:严格按照景区入园前的防火要求,主动上缴火种,进山不抽烟,森林防火人人有责。2日17时许,记者从景区客服处了解到,园区内不可以抽烟。
(5月3日极目新闻)
一名游客在卫生间内抽烟,因烟头未熄灭引发火灾,虽未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却给景区管理和公众安全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这起事件促使我们反思:在严禁烟火的景区内,如何有效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仅仅依靠“不能抽烟”的提醒,显然远远不够。
此次游客抽烟致景区卫生间着火事件,反映出个别游客防火意识的淡薄。景区明确规定禁止抽烟,目的在于维护生态环境和游客安全,尤其是森林防火形势严峻的背景下,任何一点火星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灾难。然而,仍有个别游客心存侥幸,将个人“有种”的行为,凌驾于公共安全之上,这不仅是对规则的漠视,更是对他人生命财产的威胁。一旦发生火灾,其后果可能从“小小的火星”迅速演变为“可怕的火种”,甚至可能导致群死群伤的悲剧。
在处理这类事件时,绝不能止步于“提醒”或“道歉”。对责任人应施以“惩罚猛抽”,让其深刻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严重性和后果。唯有通过严肃处理,形成震慑效应,才能有效遏制类似事件的发生,警示每一位游客自觉遵守景区规定。同时,景区的监管工作亦不可“袖手旁抽”。尽管火灾被迅速扑灭,但这起事件暴露了监管环节中的疏漏。景区在严格执行禁烟令的同时,需全方位加强巡查力度,尤其在卫生间、休息区等易被忽视的角落布控检查。可通过增设监控设备、引入智能感应报警系统等技术手段,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置隐患。只有将“人防”与“技防”紧密结合,方能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
景区防火不仅是管理方的职责,更需要广大游客的共同参与。每一位游客都应树立“文明旅游”理念,自觉做到“入山不带烟,文明在身边”。对他人违规行为也应主动劝阻,形成人人监督、共同维护安全的良好氛围。对于不听劝阻、执意违规者,应依法依规采取“惩罚猛抽”,切不可心慈手软。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如山。景区禁烟令的执行,本质上是对生命的敬畏,对公共安全的守护。“不能抽烟的景区”不能只是提醒“不能抽烟”切莫让一时的疏忽,演变为悔之晚矣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