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广西南宁市动物园网红黑猩猩“丢那猩”在表演中丢出石块砸伤游客。据现场视频显示,黑猩猩手持石块在场地内跑动,周边有大量游客围观拍摄,在此期间黑猩猩突然将石块丢出。随后有救护车到场,将受伤游客接走。南宁市文旅回应称,被砸伤的游客并无大碍。“丢那猩”原本会丢出绣球等物品与游客互动,场地内的石块来源不得而知。

(5月3日羊城派)

“丢那猩”原本会丢出绣球等物品与游客互动,这一设计初衷是好的,旨在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然而,事件中黑猩猩突然丢出石块,不仅打破了原有的互动规则,更直接对游客造成了身体伤害。这一幕让人不禁反思:在人与动物的互动中,我们如何确保安全?

“丢那猩”的绣球互动项目源于动物丰容理论,通过设计符合动物天性的行为展示,既满足动物心理需求又提升游客体验。然而研究表明,成年黑猩猩的投掷精准度与力量远超普通人的认知。此次事件中石块来源至今未明,折射出当前动物行为管理中普遍存在的认知偏差:将动物拟人化表演等同于安全互动。

网红黑猩猩砸伤游客不应止于个案处理,而应成为行业变革的契机。根据调查显示,实施综合安全管理的动物园,事故率可降低不少。当我们凝视笼舍中的生灵时,需要建立基于科学认知的敬畏——这不是阻隔,而是构建真正和谐的必经之路。除了管理责任外,游客自身也需增强安全意识。在与动物互动时,游客应自觉遵守园区规定,不做出任何可能引发动物攻击或不适的行为。例如,不向动物投掷物品、不干扰动物正常生活等。

值得注意的是,人与动物的互动并非简单的“亲密接触”,而是建立在充分理解与尊重基础上的和谐共处。我们应认识到,动物虽然可爱,但它们仍有自己的习性和情感。在进行互动时,不能仅仅满足于自身的娱乐和观赏需求,更应关注动物的福祉和感受。

而实际上,不管是在野生动物园,还是在驯化的动物园,亦或是在普通的景区里,“动物伤人”事件屡屡上演。比如,一些猴子众多的景区,尤其是老年人、孩子、女性最容易被攻击。在旅游时代,我们该如何让人与动物既“互动”又不“互伤”是景区和游客都该思考的问题。

我们相信网红黑猩猩砸伤游客是一个偶然事件。但偶然之中也蕴含着必然。它提醒我们,在人与动物的互动中,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人与动物可以“互动”不能“互伤”,不可把 “旅途”变成“险途”!而遇到“动物伤人”这样的事件也不能只是“游客独自伤心”!人与动物需要“各美其美”的共生之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