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韩国旅行又有热度,简直是“花小钱办大事”的典范。一张一千块的机票飞过去,不光能囤一箱子开架美妆,搞不好还顺手安排个“项目”,从皮肤管理到微调小整,通通都能安排得明明白白,重点是价格真香,性价比打趴一大片。
而“韩女”这个标签,也已经成了网络新美学,甚至还有专门的妆教,教的就是一种氛围。
但凡事过犹不及,有些人一上头就跑偏了——不是画个妆扮一扮那么简单,直接把脸送去改装厂,非得把自己雕成“韩女模板”,甚至有点病态了......
1
白女把自己整成韩女
今天要说的这位主角,是一位在社交平台上小有名气的网红博主——Lisayo,年方22,常年旅居韩国首尔。
她的Ins主页,几乎可以当成“首尔精致生活图鉴”,从穿搭到探店,从自拍到街拍,几乎无死角展示了什么叫“韩式精修美学”。
还会分享妆教:
以及biu biu推荐:
不过,这脸不是修图出了问题,而是现实本人就长这样。不少人起初以为她是故意化妆整成某种风格,结果看了视频之后,才意识到:人家不是P图,也不是cos,这是“真脸”。
说实话,真有点恐怖谷效应,那种明明接近人类脸,但又有点不太对劲的感觉,属实让人忍不住多看两眼,然后开始内心发毛。
网友对Lisayo的好奇心,就像开了盖的泡菜坛子——越翻越带劲。有人顺藤摸瓜翻到了她2021年的“前世记忆”——那时候的Lisayo,居然还是个街拍模特,背景在奥地利,造型也跟现在判若两人。虽然当时也已经有动过刀的痕迹,但没有现在吓人。
还有网友曝光疑似是她之前的视频:
结果到了2022年秋天,风格大转弯。Lisayo突然空降首尔,这几年里,她的脸也逐渐定型为现在这种状态:有点亚洲,又不全是,怎么看都有点“谜”。
在种种疑云和舆论风暴中,Lisayo终于出面讲述自己的经历:她表示,自己其实是奥地利乡村出品的“混血少女”,爸爸是蒙古人,妈妈是俄罗斯人。小时候因脸不够“标准西方脸”,加上疑似生父离开,导致她童年阴影浓度不低。从小生活在白人扎堆的小村庄,她经常遭到明里暗里的霸凌,情况“非常严重”。
为融入白人小朋友的圈子,Lisayo从小各种“改造自救”:求妈妈帮她染金发(结果翻车染成了橘子精),贴双眼皮贴贴到精通熟练。直到17岁,她终于飞去韩国,动了人生第一刀——割了个双眼皮,从此拉开了“脸部工程”的帷幕。
她也提到,自己和韩国并不是毫无关系。原来她外婆的闺蜜就是一位亲切的韩国奶奶,全家都很照顾她和弟弟,经常招呼姐弟俩来家里蹭饭、学文化。所以说,她对韩国文化的喜欢,并不是一朝脑热,而是从小“耳濡目染”。
Lisayo也很坦诚地交代了“后续维修记录”:割了双眼皮不算,还做过两次隆鼻,脸部填充更是标配。她表示2021年奥地利模特时期之所以看起来“更西方”,主要是妆容风格+硅胶鼻假体的效果。后来到了2023年,她取出假体,恢复“原生态鼻子”,但由于小时候鼻子曾骨折动过手术,导致现在鼻型天然微上翘。
不过,咱抛开脸不说,这身材也是够吓人的,是不是有点过瘦了......
不少网友也在评论区表示担忧:求你吃点饭吧!!!
也有网友分析得头头是道,搬出了专业术语——“身体畸形恐惧症”。听起来像是科幻片里的怪病,其实是真实存在的一种心理障碍,属于强迫症谱系的一支“边缘大将”。这类人对自己的外貌存在强烈、持续的不满,哪怕别人看起来没毛病,他们自己却觉得脸上写满“错误代码”。
而放在今天这个滤镜横飞、AI换脸、网红都像复制粘贴的社交媒体时代,身体畸形恐惧症患者的日常生活简直像是在修bug:别人刷个自拍,她可能就要陷入“我是不是也得换个鼻子”式的深夜崩溃。
从这个角度看,Lisayo如今的“高强度面部运营”可能不仅是审美跑偏那么简单,更像是童年创伤在心底留下的某种隐形裂痕——她对外貌的执着,或许也是小时候不被接纳的一种回音。只不过,这份回音最终以肉眼可见的方式“长”在了她脸上。
不过,在铺天盖地的质疑声中,也不是没有温柔的回响。评论区里闪现出一些暖心留言,像是深夜里的一盏小灯。一位网友就写道:“你知道吗?我很喜欢你,就算别人不友善,你还是勇敢地分享自己的生活。我很高兴看到你开心,能活成你想要的样子,姑娘,加油。”
2
英国男子把自己整成韩国明星
说起整容,而且是这种直接动刀跨种族的,不得不提英国网红 Oli London 了。这位兄弟,不是小修小补,而是直接把整形做成了“改头换面级”的人生工程,把自己整成了韩国明星Jimin。
事情要从他对韩国男团 BTS 的执念开始说起。有一天,Oli在电视上偶然看到了他们的表演,瞬间陷入“韩流漩涡”,尤其是被成员朴智旻(Jimin) 电得七荤八素。从那一刻起,他便认定:这张脸,我得复制粘贴下来!
为了向偶像致敬,Oli开启了高强度整容生涯。鼻子整了六次、做了双眼皮、拉了额头、填了嘴唇、改了下巴……几乎没有哪块脸是原装的。8年里做了 32次手术,花费超 1.5亿韩元(也就是 400多万人民币),最后激动地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大家好,我现在正式是韩国人了!”
你没听错,他不仅是“整成韩国人”,还精神上也自我认定为“韩国人”,直接打破种族与国籍的界限。一时间,评论区和媒体齐刷刷陷入三种状态:震惊、质疑、无语。
当然,争议如潮。韩国网友纷纷表示震怒:这不是“文化认同”,而是把韩国文化拿来当滤镜套用。文化是尊重,不是 cosplay!不少亚洲网友也表示强烈不适:“不是你觉得自己是韩国人,你就真的能成为韩国人。”而国内网友的评价则更直白:“这是把自己整丑了,完全是医疗事故现场。”甚至还有人调侃:“朴智旻看了估计都得换名字避嫌。”
不知道是不是被骂爆了,后来他也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了道歉,表示:“我曾痴迷模仿朴智旻,那是错的。”他开始反思整容的根源,说这其实和偶像无关,而是和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
Oli提到,他十几岁在学校曾遭遇严重的欺凌,时常感到孤独、不被爱。他说:“这让我极度缺乏安全感,也让我把所有情感投射到智旻身上。”他觉得模仿偶像就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只要能“变成他”,自己就能摆脱自卑、获得认同。
其实吧,整容本身没有错,追星也无可厚非,但当这两者结合成“我整成谁、我就是谁”的逻辑时,问题就开始复杂起来了。毕竟,身份认同不是可以靠一张脸解决的问题。
说到底,疯狂整形、跨种族“变身”的案例,并不是简单的爱美,而往往是深层次心理问题的外化。或许只是太想被认同,太想拥有一个“更好”的自己,结果却在手术刀下,迷失了真正的自己。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力,但要有度、有底线。别被社交媒体上的滤镜和“完美脸”搞得焦虑兮兮,毕竟现实生活不靠精修图,也不靠跟风审美。做更好的自己,是为了让我们活得更自在,不是为了变成另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