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薄雾还未散尽,我站在海拔980米的茅庵村观景台,看着脚下错落有致的吊脚楼民宿群在云海里若隐若现。怎么说呢,这场景像极了《千与千寻》里汤屋初现的魔幻画面,只不过眼前飘着的是麻辣火锅的香气——对了,突然想起昨晚在村里吃到的腊肉火锅,那用山泉水熬制的红汤底至今还在舌尖打转。
要说这藏在华蓥山褶皱里的村庄,十年前还是个人均年收入不到8000元的贫困村。如今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村道上,那些挂着"星空茶室""云上药膳"招牌的民宿庭院里,晾晒着新采的绞股蓝和金银花,屋檐下阿婆们手工缝制的蓝染布包,正在等待即将到来的游客。你懂的,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总让人有种时空交错的恍惚感。
民宿主理人张姐的故事或许能解释这种转变。五年前她从主城区辞职返乡,把自家老宅改造成"见山小筑"民宿时,村里人都在嘀咕:"城里人真会折腾,谁会跑山沟里住高价房子?"结果现在她家十二间客房需要提前三个月预订,院子里那棵两百年的黄葛树成了网红打卡点。话说回来,她家自创的"晨雾茶宴"确实特别——每天清晨采下带着露珠的茶叶,配上现磨的葛根粉糕,坐在270度全景玻璃房里,看云海在脚下翻涌,这种体验别说重庆市区,整个川东都难找第二家。
不过茅庵村真正的魔法,在于他们把民宿玩出了七十二变。你肯定想不到,村里最抢手的体验项目居然是种地。在海拔800米的梯田区,游客可以认领专属的"一米菜园",扫码查看土壤湿度和有机质含量。上个月来的那对上海夫妇,临走时硬是打包了十斤自己种的萝卜,说是比进口超市的有机蔬菜还水灵。更绝的是民宿里的"云中医"服务,老中医把脉后开的方子,药材直接来自后山的种植基地,煎药用的还是山泉水,这养生套餐让不少粤港澳客人成了回头客。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官子坪的300亩花海。去年春天我在抖音刷到航拍视频时,还以为是哪个欧洲庄园——错落有致的乔木林里,马鞭草、绣球花、粉黛乱子草按季节轮番登场,林间步道弯弯曲曲通向童话般的玻璃花房。实地探访才发现,这些看似随性的布局其实经过精密计算:不同花期植物的搭配保证四季有景,步道宽度刚好适合两人并肩拍照,就连树木间距都测算过最佳遮阳角度。难怪村民王大哥笑着说:"我们这儿的花草可比人金贵,每株都有身份证呢。"
夜幕降临时分的茅庵村又换了副面孔。沿着山脊线亮起的星星灯带,把二十多家民宿串成璀璨的珍珠项链。最热闹的要数村中心的篝火广场,游客和村民围着跳摆手舞,空气里飘着烤全羊的香气。有意思的是,这里的土特产销售都玩起了场景营销——卖竹编的老伯会现场教你编蛐蛐笼,卖腊肠的老板娘非要给你尝过三种口味才肯收钱。上次遇见个北京来的小姐姐,原本只想买包花椒,结果跟着阿婆学了半天火锅底料炒制技巧,最后扛回去五斤牛油和二十包香料。
要说村里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那些留守老人的变化。72岁的陈婆婆以前每天走三小时山路去镇上卖菜,现在坐在自家院坝里就能把腌制的泡姜卖给游客。她家墙上贴着支付宝和微信的收款码,窗台上摆着儿子从网上订制的"陈氏泡菜"定制陶罐。有次看她用重庆话给广东客人讲解泡菜秘诀,那眉飞色舞的样子,完全不像当年那个见生人就躲的深山农妇。
交通方面倒是要提醒各位,虽然新修的盘山公路比五年前好开许多,但九曲十八弯的山路还是建议选择村里的接驳车。我上次自驾上来,在某个急转弯处差点和运建材的拖拉机亲密接触,惊出满手心的汗。不过话说回来,这条路上的风景绝对值回车票——尤其是经过青峰山垭口时,漫山遍野的竹林在风中翻涌成绿色海浪,那画面至今还在我手机相册里占着C位。
住宿选择上,从高端疗愈系的"云栖谷"到文艺范的"山语集"应有尽有。个人偏爱半山腰的"拾光里",他家每间房都有独立观景露台,浴室用的居然是山泉水循环系统。有次暴雨后入住,躺在浴缸里看着窗外云瀑从屋檐倾泻而下,这种野奢体验在星级酒店花十倍价钱也买不到。对了突然想起,他家那只叫"花椒"的橘猫特别亲人,经常蹲在接待处当迎宾大使。 (www.ni-spa.com)
或许有人会问:这么多民宿扎堆不会同质化竞争吗?这就不得不佩服村里的整体规划了。每家民宿都必须发展特色主题,比如专注禅茶文化的"一叶居",主打亲子农耕的"禾下梦",还有专注女性旅修的"木兰社"。上次参加的草木染工坊,老师傅教我们用板蓝根、茜草做天然染料,成品围巾现在还在我衣柜里珍藏着。这种深度体验项目,可比单纯的拍照打卡有意思多了。 (vccih.com)
要说遗憾也不是没有。今年清明再去时,发现某些网红打卡点排起了长队,村民们忙着扩建停车场的样子让我隐隐担心。不过和村支书老李聊天时倒安心不少,他说正在推行"预约限流"和"生态承载量监测",那些新修的民宿也都采用环保建材和雨水收集系统。看来村民们比谁都清楚,这绿水青山才是他们最值钱的家底。
回程那天特意起了个大早,在村口的观云台看着晨雾慢慢吞没整个山谷。几个早起的阿婆背着竹篓往菜地走,布鞋踩在露水打湿的石板路上,发出咯吱咯吱的轻响。山风送来远处民宿厨房的炊烟味,混着不知哪家晾晒的陈皮香,忽然就明白了什么叫"此心安处是吾乡"。这藏在深山里的桃花源,正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演绎着乡村振兴的重庆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