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8月的最后一天,吴钟华升完国旗,跳上车直奔飞机场。透过后视镜,吴钟华看到陪伴他近两年的小狗“金娃”朝着车狂奔,但他丝毫没有减速,因为他知道金娃追到大门口就会停下来,像往常一样等他回来。

而金娃不知道的是,吴钟华这一次将会永远地离它而去……

三年前,由于工作需要,吴钟华被调到斐济使馆工作,半年多之后,他又奉命紧急前往基里巴斯建立使馆,并担任临时代办。基里巴斯是位于太平洋中部的一个岛国,由33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811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唯一同时横跨赤道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国家,也是唯一地跨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国家。

经过近10个小时的飞行,吴钟华抵达基里巴斯首都塔拉瓦。这是一个仅27公里长,一两百米宽的小岛,没有电视、广播、报纸,文化生活等于零,物质生活处于半原始状态。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吴钟华开始了一人一馆——鲁滨逊式的荒岛生活。

由于塔拉瓦岛上的房屋比较紧张,吴钟华最开始被安排在距离塔拉瓦1公里以外的贝霄岛建馆。为了赶在3月前开馆,吴钟华需要在三天的时间内准备好一切,其中包括安装电话、传真、挂使馆馆牌、发请帖、准备招待会的一切事宜。

招待会是外交活动的重要方式,一般来说要由几个人来做,但吴钟华只有一个人,因此他将所有的工作先记在脑子里,然后逐一去落实,甚至包括打扫卫生这样的小事,都得吴钟华亲自去干。

招待会当天,吴钟华邀请的客人陆续如期而至,大家都对吴钟华一个人开馆举办招待会感到新奇,到处走走看看,甚至连厨房都不放过。吴钟华表面轻松地和大家有说有笑,颇具外交官的风度,内心却非常紧张,生怕哪里出了差错。



好在吴钟华提前做了不少的准备,招待会圆满结束,等送走最后一个客人时,已经是晚上11点多。等吴钟华巡视了一圈,将门关起来准备休息一下时,才发现自己全身上下已经被汗水浸透,双腿僵直,连坐下都十分困难。

招待会结束后,吴钟华开始紧锣密鼓投入到对外工作中。使馆虽小,但工作也是五花八门,都得吴钟华一个人来做。除了日常的使馆工作外,吴钟华还是厨师、采购、司机、会计,甚至使馆的建设都得吴钟华亲自买材料,找人施工,关键时还得亲自干。

基里巴斯地处太平洋,岛上不产任何的蔬菜,当地人只吃生鱼生虾。最开始的时候,吴钟华还觉得很新鲜,可没过多长时间,吴钟华就开始反感,看到鱼就肚子疼,到后来一想到鱼就受不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吴钟华教当地妇女做红烧鱼,发现有一种树的叶子可以吃。吴钟华如获至宝,移栽了两棵这种树到住处,做汤的时候放几片解解馋。后来吴钟华又听说岛上有一种青苔可以食用,他就去铲下来洗净晾干,偶尔吃点以解菜馋。



吴钟华到基里巴斯不久,当地警察局长见他一个人太过孤单,送给他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因为工作太忙,吴钟华白天外出办事的时候,就将小狗放在室外,小狗也习惯了这种生活,总是坐在门口等吴钟华。

有一天,吴钟华像往常一样将小狗放在室外,等回来后却发现它不在门口,吴钟华房前屋后找了几圈不见小狗的踪影,想着它可能就在附近玩耍,便没有继续寻找。可到了晚上,吴钟华还是不见小狗踪影,第二天便将此事告诉了送给他狗的警察局长。

遗憾的是,警察局长最终也没有找到,只能开玩笑地安慰吴钟华,说他老不在家,小狗受不了孤独才选择了离开。

半年多后的圣诞节,吴钟华到基里巴斯外交部常务秘书家中作客,恰好他家的狗刚刚生下一窝小狗,吴钟华忍不住逗它们玩,秘书见他喜欢,便提出送他一条作为圣诞节礼物。



吴钟华本就想要一条,只是不好意思开口,如今对方主动提出,吴钟华自然欣然接受。回到使馆后,吴钟华给这只全身金黄的小狗取名“金娃”,取谐音“京瓦”,京代表北京,瓦代表塔拉瓦。

自此,金娃就成了吴钟华的心爱之物,他的生活也不再像往日一般孤寂。为了让自己有说中文的机会,吴钟华一直用中文训练金娃。可惜这条狗也没能陪吴钟华到离开基里巴斯,后来也不知所踪。

直到有一天,邻居带来一条和金娃极为相似的小狗,吴钟华见到后就舍不得放下。邻居见他实在喜欢,就将这条小狗送给了他。为了纪念失去的金娃,吴钟华也将这条小狗叫金娃,这条小狗一直陪伴吴钟华到离开基里巴斯的那一天。

在贝霄岛工作了七个月后,吴钟华决定寻找新的地方作为大使馆,一是因为贝霄岛距离首都塔拉瓦岛太远,工作起来有些不便,二则是因为贝霄岛上存在的危险因素实在太多。



在二战时期,贝霄岛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被日军攻占成为最远的战略据点之一,除了外围珊瑚礁形成的天然屏障外,日军还在岛上修建了各种防御措施,将整个岛完全钢筋水泥化。

当时日军长官曾扬言100万人攻打100年也攻不下贝霄岛,结果在两年后,美国海军调来100艘各式各样的战舰集结在贝霄岛附近,每天向岛上抛下100多吨炸弹,整整持续了10个月之后,美军只用了三天就攻下了贝霄岛。

战争结束后,贝霄岛上遍布成千上万吨的废钢铁和水泥块,更有无数没有爆炸的炸弹深埋在地下。因此贝霄岛上明令禁止用火烧垃圾,以免碰上没有爆炸的炸弹。

在吴钟华召开招待会的第三天,当地警察局就找上了门,说在使馆不远处发现了一枚500磅的炸弹,请吴钟华和周围的居民到塔拉瓦岛上躲一天,等外国专家排除后再回来。



在塔拉瓦岛上东游西荡了一整天,直到傍晚传来炸弹排出的消息,吴钟华才如释重负回到使馆,也下定决心要在塔拉瓦岛上另寻房屋建立使馆。

从一栋草房开始,吴钟华将使馆建成了基里巴斯最标准的宅院之一,五星红旗在使馆上空飘扬,还花了三个月的时间铺成了一条通往海边的小路,将中国和中国外交官的形象展现给基里巴斯的人民。

1992年,吴钟华接到调令,开始为回国做准备,基里巴斯的各级官员也开始以各种形式为吴钟华送行,每天都被排得满满当当,直到出发前一天。除此之外,基里巴斯官方还在当地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会,在欢送会上,基里巴斯外交部常秘代表评价吴钟华:

“在塔拉瓦岛上,没有一个人不认识吴先生,没人不知道吴先生一个人是怎么工作的。”

的确,吴钟华一个人在岛国三年,尝遍了生活和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尽管经常因超负荷的工作累得直不起腰,但吴钟华无怨无悔,他可以自豪地说:“我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