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辣椒凭什么征服全国?看看就知道了”


蜀地饮食,千年淬炼,自成天地。

川人善调百味,以山川为灶,江河为釜,烹出一方风土。

昔者《华阳国志》“尚滋味,好辛香”,盖因巴蜀之地湿热氤氲,

先民以花椒、茱萸、蜀姜辟瘴气,佐以井盐提鲜,此为川菜之根脉。


元明以降,两度“湖广填四川”,百万移民溯江入蜀,

带来荆楚之腌腊、吴越之甜鲜、秦陇之醇厚。

回锅肉,传为清末凌姓翰林以湘人炒腊肉技法改良,

肉片卷若灯盏,辣香裹以甜酱,遂成川人至爱。

又如火锅,起于长江船工以瓦罐煮牛杂,

后经重庆码头苦力添椒加麻,终成“一锅红艳,煮沸三江”之江湖气象。

更有自贡井盐,千年淬炼,以“天下第一盐”之姿,

奠定川菜咸鲜之本,成就“食在四川,味在自贡”之美誉。


东坡居士贬谪黄州,以“慢着火,少着水”之法炖肉,成就东坡肘子

黄庭坚食其鱼脍,赞为“东坡鱼”,从此“五绺银丝入诗肠”

更有杜甫草堂种菜,以“夜雨剪春韭”入诗,

《槐叶冷淘》一诗,详述凉面制法,堪称古代饮食笔记之典范。

李太白醉月轩中,尝月影鱼羹,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然川味之妙,妙于方寸间”

虽为稗官野史,却道尽川人对美食的痴狂。


今日川菜,既承古法,又开新境。

油抄手裹以竹荪鸡汤钟水饺淋上藤椒油,

火锅底料分子料理,无不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正如青城山道士以道家养生之理创制“青城四绝”,

川菜之魂,正在于兼容并蓄、生生不息。

食毕,推窗望岷峨雪岭,嘉陵江涛,

方知这麻辣鲜香里,藏着巴蜀儿女的豁达与深情。


西充二荆条辣椒

四川的“辣界明星”,产自南充市西充县,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皮薄肉厚、色艳籽少,油分含量高,辣度适中,香味浓郁

郫县豆瓣、重庆火锅的“灵魂伴侣”。

这辣椒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由客家人引入四川,

经过数百年的选育,成了川菜不可或缺的调料。

用它做菜,无论是鲜椒炒肉,还是干辣椒熬红油,都能让人食欲大增。

火锅里放上几颗,汤底瞬间鲜香四溢;

炒菜时丢一把,菜色红亮诱人。

西充二荆条,用它的“热情”温暖着每个人的胃和心。


东兴椒

四川内江东兴区的东兴椒,可是辣椒界的“暖男担当”。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它生在沱江边的红土地,喝饱了湿润空气,长得油润红亮,

肉厚得像玛瑙,辣味不暴烈,反而带着股暖烘烘的香。当地人六十年前就琢磨出它的妙处,

鲜食脆甜,晒干后更成了川菜提味的“百搭王”。要说这椒的脾气,真应了川人“柔中带刚”的性子。

辣度适中,却能在火锅里打滚、

在豆瓣酱里翻腾,辣香裹着食材直窜鼻腔。当年移民入川的老祖宗若尝过这口,

怕是连霉豆子都能就着多吃两碗饭!


七星椒

威远新店镇的七星椒,可是川椒界的"辣味核弹"!

这辣椒生在沱江河畔的沙质土里,天生带着股张扬的果香。

相传清朝时,当地椒农发现七颗变异椒苗,结出的果实辣而不燥,七道棱线像北斗七星,这才得名。

官方认证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辣度直飚6万史高维尔,咬一口汗毛竖立,但后调回甘像冰糖在舌尖跳舞。

最绝的是涮火锅,

红油裹着饱满椒粒,辣得灵魂出窍的瞬间,热汗一冒,毛孔都透着畅快。

配着冰镇酸梅汤,四川人的幸福感,全在这一口冰火两重天里啦!


双流二荆条辣椒

川菜的灵魂伴侣,成都人的心头朱砂痣。

这种辣椒主产于双流牧马山,色如玛瑙,细长弯钩,椒角像美人眉梢,

辣味不霸道,反而带着股子炭火焙过的焦香,是清朝时的贡品

2009年它成了国家地理标志,但双流人更骄傲的是它"川菜血脉"的江湖地位。

毕竟没有二荆条的麻婆豆腐,就像少了画龙点睛的那笔,再香的牛肉也少了股勾魂的辣意。

这种辣椒啊,就像四川人待客的火塘,看着热烈,细品却暖得熨帖。


得荣树椒

四川甘孜得荣县的“黄金辣椒”!

它长在树上,是当地独有的宝贝。这辣椒可不一般,

肉薄辣味浓,吃一口,香辣味直窜脑门,胃里暖洋洋的,食欲瞬间被点燃。

它随着藏传佛教从印度传入,在得荣这片干热河谷扎根上千年,

历经风霜,成了当地人的“致富椒”。以前只是零星种植,现在可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呢!

得荣人靠它过上了红火日子,这辣椒,就像得荣的阳光一样,温暖又大气,让人越吃越爱!


巴塘南区辣椒

当地藏羌百姓世代用牛粪火灰培育,辣椒籽在粗陶罐里沉睡过整个冬天,

发芽时带着草木灰的暖意。这种辣椒最绝的是"一椒三吃"

鲜果清炒脆如春笋,干椒舂碎泼热油能逼出松木香,发酵成糟辣椒则裹挟着酒酿的醇厚。

川南老饕私藏的秘方,是用它配竹荪炖鸡汤,辣味在鲜甜中舒展如丝绸,暖得肠胃都舒展起来。


盐源辣椒

产自四川凉山盐源县的"盐源辣椒",是川味江湖的隐藏王牌。

当地人叫它"火玫瑰",生嚼脆生生带果香,

烫火锅久煮不烂,辣得人鼻尖冒汗却欲罢不能。

传说百年前彝族支系"诺苏"迁徙时,把辣椒籽缝进兽皮衣带到盐源,成就了今天的"一椒难求"。

用它炒的腊肠,辣香裹着松木香直窜脑门;

配酸汤鱼,热辣与鲜酸在舌尖跳探戈。这辣椒,像大凉山给的热烈拥抱,

吃一口就懂了何为"辣到灵魂发颤,香到骨子里暖"。


罗江青椒

自四川德阳罗江区,这种青椒皮薄肉厚,脆嫩多汁,

自带清冽的草木香,辣味如春风般温柔缠绵,尾调回甘悠长。

相传清代乾隆年间,罗江人将辣椒与窖藏豆瓣酱结合,

意外成就了“青椒回锅肉”这道传世川菜,

青翠椒片裹满油润豆瓣,一口下去鲜辣爆香,连耳根子都透着酣畅。

如今它仍是川厨的“万能搭档”,从泡菜坛到火锅锅,这份翠绿鲜辣早已融入巴蜀人的骨血里,

是乡愁,更是舌尖上的烟火气。


新津二荆条

川辣之魂!

它扎根岷江冲积平原,牧马山肥沃的黄泥土里孕育出这抹红艳。

椒角细长如月牙,辣香缠绵不呛喉,煎油时红亮油珠自动攀盘,看着就让人咽口水。

这辣椒可是清朝湖广填四川时传来的宝贝,当地人精心选育出"J"形弯钩的当家品种,

《华阳县志》都夸它是皇家贡品。如今郫县豆瓣、泡菜、红油都离不开它,

炒菜时丢几根鲜椒,整锅菜都鲜活得跳起秧歌。


四川朝天椒

川北山地里的火辣精灵。

这种辣椒产自广元朝天区,当地人称"小米辣",个子小巧却辣得通透。

明末清初湖广填川时,移民带来云贵辣椒种,与巴蜀山地气候碰撞出独特品种,

椒身细长红艳,香而不燥,尾调带丝丝回甜。

当地人爱用热油泼新鲜朝天椒做蘸水

红油裹着翠花椒面,配涮火锅黄喉,辣得额头冒汗却停不下筷。

这辣椒的热烈像极了川人性格,泼辣直接又带着山间的灵气,

《四川通志》都记它"一椒入喉,三日不忘其味"


当西充二荆条的椒香漫过街巷,

重庆火锅的蒸汽晕开万家灯火,此刻夹一筷裹满红油的毛肚,

仿佛触摸到千年时光的温度。


辣是川人的暗语,在冒菜摊前、在深夜大排档、在写字楼飘着茶香的外卖盒里流转。

若你推开某家老灶房的门,

定能看见辣椒与花椒在铁锅里跳华尔兹,

而窗外岷江的晚风,正把麻辣鲜香的故事,

说给每一颗向往烟火的心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