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汉蹲在院角吧嗒旱烟,盯着手机直皱眉。五月初二的日头能把人烤出油,可广播里却说明早要穿棉袄。
村头大喇叭刚喊完防暑,又开始提醒防霜冻,这天气比娃娃的脸还善变。地里的玉米苗才冒出两指高,正盼着稳当的日头呢。
北方好些地儿白天闷得像蒸笼,郑州西安直逼35℃,树叶都晒卷边了。可天一擦黑就刮凉风,早晚温差能有十五六度,庄稼跟人似的直打摆子。
山西更玄乎,未来俩礼拜要遭4回冷空气,又是阵雨又是大风,还带霜冻。老辈人常说“五月怕旱又怕涝”,这下子两头都占上了,你说愁人不愁人。南边儿呢,广东广西的稻田正等着喝水,天公倒也不吝惜。
暖湿气流跟赶集似的往南跑,过两天就要下透雨,旱田能解解渴了。
可江南那边儿又犯难,前儿个还晒得穿短袖,明儿暴雨就带着雷暴来。
田里积水排不赢,刚开花的果树可经不起这么折腾,果农们蹲地头直叹气。
镇上农技站最近挤满了人,都来问这反常天咋侍弄庄稼。有人说该趁晴天上肥,有人说要赶紧挖排水沟,各有各的理儿。
我瞅着地里的玉米苗直打蔫,心里头比日头还焦——往年五月虽说也变天,可没这么离谱过,到底是咋了呢?
天气预报说下周中东部还要大降温,气温能跌12℃多。
这对正拔节的小麦可不是啥好事,冷一遭怕要伤了根。但也有老把式说,“旱长根,水长苗”,只要应对得当,未必就没救。
关键是咱得盯紧天气预报,该盖膜的盖膜,该排水的排水,可不敢偷懒。村口的老槐树底下,几个老汉正掰着指头算日子。“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如今都立夏了还闹霜冻,真是怪事。
可不管天怎么变,庄稼人总有办法——就像去年秋老虎厉害,咱不是也靠浇水施肥保住了收成?这天气跟闹着玩似的,东边日头西边雨,庄稼都不知道该咋长。
但有一点错不了,多听农技员的话,多往地里跑几趟,总不会吃亏。
说到底,天老爷的脾气咱摸不透,但咱能把地侍弄好。该抗旱的时候抗旱,该防涝的时候防涝,老辈人传下的经验加上新法子,总能对付。就是不知道,这样的反常天以后会不会越来越多?
咱庄稼人靠天吃饭,可也得想想长远的法子,不能总被天气牵着鼻子走。天擦黑的时候,又刮起了大风,王老汉起身去关窗户。他望着西边的云彩,喃喃自语:“不管咋变,地不能荒,日子还得过。
”这话糙理不糙,庄稼人就像地里的庄稼,经得起风雨,才能有收成。末了,他又补了一句:“明早得去地里看看,别让霜冻坏了苗。”说完,把旱烟袋往腰间一别,转身走进了夜色里。
天老爷的脸难猜,但咱庄稼人的手稳当——顺天时、勤侍弄,总能在变天里找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