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蹲在菜园边,盯着手机屏幕直皱眉。
手机里天气预报蹦出刺眼数字,昨天徐家汇还30.
2℃晒脱皮,今儿就预告明晚直跌10℃。街坊李婶挎着竹篮路过,竹篮里新摘的豇豆蔫哒哒:“前儿刚给番茄搭完架子,这鬼天气莫不是要拆台?”五一假期头天,太阳跟发了狠似的,水泥地烫得能煎鸡蛋。
郊区菜农老陈望着塑料大棚直叹气,本指望趁晴晒点新收的菜籽,谁料下午金山突然砸下冰雹,指甲盖大的冰珠子噼里啪啦,把刚露头的毛豆苗砸得东倒西歪。“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可这都立夏了,老天爷咋还玩冷热对冲?气象预报说今儿晴好,东南风呼呼吹得人犯困,中午短袖出门正好,早晚却得套件薄外套——昼夜温差跟拉锯似的,稍不留神就得伤风。
最揪心的是明天,32℃高温顶到脑壳,下午偏北风突然撒野,陆地阵风6~7级,沿江沿海能把晒谷场上的竹匾掀翻。老陈掰着手指头算:3号下午冷空气杀到,4号5号跟着就来小到中雨,刚翻整的菜地怕是要遭涝。“春争日,夏争时”,田里的茄子苗正等着移栽,这忽冷忽热的天,扎根都不踏实。
超市里蔬菜摊位前,阿姨们对着涨价的青菜直撇嘴:“前两天下冰雹那茬菜遭了灾,这会儿菜贩子拿货都难。”更别说返程的人了,5号雨天路滑,高速上指不定堵成啥样,导航软件估计又得红成猪肝色。再往长远看,8号还有弱降水,接下来半个月晴雨来回跳,像极了小孩子玩跷跷板,没个安稳时候。
菜农们最犯难,晒谷场刚铺开稻谷,眼瞅着云头压过来,又得急吼吼收起来,一来二去,谷粒都掉了不少。“早知道该听村里气象员的,提前在大棚架上防雹网。”老陈蹲在地里扒拉被砸坏的豆苗,声音里满是懊恼。
可这天气变化比翻书还快,昨儿还琢磨着给庄稼抗旱,今儿就得想着排水防涝,农活儿跟着天气转,人累得团团转。有人说这是“倒夏寒”,可老一辈没听过这说法,就知道天老爷脾气越来越捉摸不透。超市蔬菜价格跟着天气涨跌,老百姓菜篮子跟着揪心,到底是气候变了,还是咱种地的法子该改改了?
我个人觉着,咱农民靠天吃饭,可这天越来越让人摸不准,多学些气象知识,提前备着应对法子,总比干瞪眼强。
就像老陈现在念叨的,等这茬菜收了,高低得给菜地搭个可升降的防护棚,省得冰雹再来捣乱。
可话说回来,天气无常,人能做的也就是见招拆招,只求老天爷多给点稳当日子,让庄稼顺顺当当长,让咱老百姓心里踏实些。至于这忽冷忽热的天啥时候是个头,咱且盯着天气预报,把农活儿安排得更精细些——日子嘛,总得往前过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