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博突破时被撞得踉跄倒地。



背部着地的瞬间他痛捂腰,谁也没想到这会是赛季报销的伤病。

4月29日北京与山西的半决赛第二场,刘传兴的防守动作让比赛走向突变。当值裁判仅判普通犯规,慢镜头显示肘部明显发力,这让首钢教练席瞬间炸开。

赛后北京队提交9处争议判罚申诉,重点直指这次导致腰椎横突骨折的危险动作。球迷等了一整天,篮协回复却让人意外:承认错漏判,却称是比赛的一部分。这话像一盆冷水泼下来,媒体人薛思佳忍不住反问:危险动作也算比赛一部分?



更有人调侃:要不以后比赛前先念倡议书,把公平竞争挂在嘴边当口号?北京队直到第三场赛前才转发CBA倡议书,评论区满是"努力打造干净赛场"的深意。5月2日的第三场半决赛,北京主场气氛紧张得能拧出水。

球迷席多了保安的身影,外籍裁判组合换成保加利亚与泰国籍,试图平息争议。

可场上球员拼得更凶了,北京队带着曾凡博缺席的不甘,首节就轰出35分。最终121比103的比分定格,3-0横扫晋级总决赛,却没人觉得这是场轻松的胜利。回看篮协的回应,承认问题却不处置,这让联赛判罚标准成了模糊地带。



有媒体人提到外籍裁判水平:连职业联赛都没有的国家,裁判真能吹好关键战?这话戳中了深层矛盾:国内裁判有错能罚,外籍裁判失误却没辙,公平该怎么衡量?

曾凡博的伤病报告还躺在医疗室,2到3个月的恢复期,是职业球员最无奈的等待。

CBA倡议书里的"保护对手"写得清楚,赛场上的危险动作却还在挑战规则底线。当错漏判被轻描淡写为"比赛一部分",那些可能毁掉职业生涯的犯规,该用什么约束?



这场争议留下的问号,比晋级的喜悦更让人难以释怀。

职业联赛的进步,从来不该靠球员受伤后的呼吁,更需要判罚尺度的清晰与坚定。或许该问问:当保护球员的安全都成了选择题,联赛谈何健康发展?

这场半决赛的故事暂时落幕,但关于公平判罚的讨论,才刚刚开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