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光平
最近,美国参议院60票赞成,看似给中美之间避免正面冲突按下了“暂停键”。可别以为这就万事大吉了,中国国防部的表态,一下子给大家泼了盆冷水,背后的情况没那么简单。
过去几年,中美关系越来越紧张。贸易战、科技封锁、军事演练轮番上演,南海、台海这些敏感地区就像火药桶,一点就着。这次的军事谈判,不只是为了“不打仗”,更像是一场重新建立沟通的博弈。
对美国来说,一直用军事施压,但这么做风险很大,容易失控;中国呢,向来是对方出招,咱就见招拆招,可现在双方的对抗已经快到底线了。现在美国“停”,中国“等”,大家都在猜,这次的“握手言和”,到底是真心求和,还是在为以后更大的冲突蓄力?
美国投出的这60票背后大有文章。连一向强硬的“鹰派”都妥协了,可不是因为他们突然想拥抱和平,而是被现实逼得没办法。俄乌冲突一直没结束,全球通胀严重,美国国内也矛盾重重,“世界警察”的帽子都快戴不稳了。他们现在不想和团结的中国硬碰硬,这60票表面是避战,实际是美国国力和战略考虑的结果,毕竟谁都知道,和中国开战,不管输赢,代价都承受不起。
但美国这招“暂停冲突”,可不是好心,而是想一边缓和局面,一边继续给中国施压,为以后的布局留后手。这种“表面和解、暗中备战”的做法,比直接开战更危险。
中国能从容应对,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秉持长期主义,另一方面是对自身实力有信心。面对美国的挑衅,中国的强硬态度让美国明白,这次谈判没那么容易蒙混过关。不过,我们的耐心有限,如果美国再触碰底线,对话大门随时关闭。
有人觉得这次谈判是务实合作,也有人认为只是彼此试探。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国不再被动,未来,双方在各个领域的较量还会继续。“避免战争”只是开始,这场博弈将影响世界格局。现在美国有所动作,中国也早已准备好经济反制、外交施压等各种筹码。
中美关系就像两辆高速行驶的列车,要么各行其道,要么相撞。这次谈判只是暂时压制了危机,和平需要双方互相尊重,绝不是一厢情愿就能实现的。
注作者系资深媒体人,前美国《美中时报》社(记者)中国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