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柱,这位台湾政坛的重量级人物,曾经说过一句很耐人寻味的话:“抗日战争的仇恨可以放下,但历史不能忘记。”这句话不光是她个人对历史和现实的看法,也反映了台湾社会对过去那段沉重岁月的一种复杂态度。为什么她会这么说?这背后有她个人的经历、家庭背景、政治立场,还有对两岸关系以及中日关系的深层思考。



洪秀柱的背景和历史观是怎么来的?

洪秀柱1948年出生在台湾新竹,家里不算富裕,日子过得挺实在。她爸洪子钧是个浙江人,经历过抗战,还在战后台湾的白色恐怖时期吃过苦头。家里常聊起那段历史,洪秀柱从小就听着这些故事长大,对抗战啥的自然有很深的感情。她爸讲过日军占领村子、乡亲逃难的事,这些事儿在她心里留下了印记,也让她对抗战有了切身的认识。



她自己呢,从小就挺能说会道,上学时参加讲故事比赛还拿过冠军,后来考进中国文化大学学法律,靠着全额奖学金念完书,又跑去美国拿了个教育学硕士。回台湾后,她先是当了十年老师,教法律和公民课,后来才踏进政坛。

她从基层干起,跑社区、发传单,慢慢混成了国民党的大人物,1990年当选立法委员,一干就是八届,还在2012年当上“立法院副院长”,2015年更成了国民党第一位女主席。

洪秀柱的政治路子很硬核,她一直强调自己是中国人,反对台独,对历史特别看重。她这人吧,性格直爽,外号“小辣椒”,说话不拐弯抹角。她对抗战的看法,很大程度上跟她爸的影响分不开。她爸是抗战老兵,家里那股子沉甸甸的历史感,估计从小就烙在她心里了。

抗日战争对她来说意味着啥?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惨烈的一段,死了几千万人,国土被糟蹋得不成样子。洪秀柱家里有老兵,她对这段历史的感受肯定比一般人更直接。她爸讲过战争的苦,村子被烧、乡亲逃命,这些事儿让她对抗战有种天然的愤怒。不过,她随着年纪大了,眼界也宽了,开始琢磨仇恨这东西到底有啥用。



她那句“仇恨可以放下,但历史不能忘记”,其实是她对自己经历和想法的一个总结。她觉得,仇恨这玩意儿吧,扛在心里太久,容易把自己给困住。她爸那辈的苦她懂,但她不想让这种情绪一直拖着大家往前走。她在公开场合说过,战争的伤痛是真,但不能老盯着仇恨不放,得往前看。这话听着挺理性,不是那种喊口号的调调。



但她又特别强调,历史不能忘。为啥?在她眼里,历史不是随便翻过去就算了的,那是民族的根。抗战不光是苦难,也是先辈拿命拼出来的教训。她觉得,这段历史得一代代传下去,不然就等于把根给丢了。她还提到,台湾人也在抗战里出力,比如搞后勤、支援战场啥的,这份共同记忆不能因为两岸分隔就给割裂了。



她为啥觉得仇恨可以放下?

洪秀柱说“仇恨可以放下”,不是随便说说,她有自己的逻辑。她不是要否认日本侵略的罪行,而是觉得老揪着仇恨不放,对现在没啥好处。她2016年跑去日本,聊了两国的关系,说中日合作才是正道。这话听着挺务实,她的意思是,历史归历史,现在归现在,两国老百姓都想过好日子,没必要老盯着过去打转。



她还提到,抗战不只是中日之间的事儿,当年美国飞虎队啥的也帮了大忙。她觉得,这场战争是全球正义的一部分,仇恨不该只对着日本放大。她这话其实是在提醒大家,历史得全面看,不能光盯着一个点使劲儿抠。她还说过,自己不反日,反的是日本政府当年的错误政策。这态度挺有分寸,既没完全翻篇,也没钻牛角尖。



洪秀柱这想法,跟她对两岸关系的看法也有关系。她一直主张两岸和平发展,反对搞对立。她觉得,台湾要是老抱着仇恨不放,不光跟日本处不好,跟大陆的关系也容易拧巴。她在国民党主席那会儿,力推两岸交流,就是想让大家别老在历史恩怨里打转,多想想未来咋走。

历史为啥不能忘记?

再说“历史不能忘记”这半句,洪秀柱态度很硬。她觉得,抗战这段历史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忘了这段,就等于忘了自己是谁。她在纪念活动上说过,抗战是先辈用血换来的教训,得记住。她还强调,台湾跟大陆在这段历史上有共同的经历,比如台湾人当年也支援过抗战,这份联系不能丢。



她这话也有现实考虑。现在两岸关系紧张,历史记忆有时候会被拿来当政治筹码。她担心,要是年轻一代忘了抗战这回事儿,就容易被一些歪曲历史的说法牵着鼻子走。她在演讲里常说,历史是根基,忘了根基,人就站不稳。这话挺接地气,也有点忧心忡忡的味道。

她还提到过国际视角,说抗战的胜利不光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这观点挺开阔,她想让大家明白,这段历史的价值不只是民族苦难,还有全球意义。她这态度,其实是在提醒台湾社会,别把历史看得太窄,得有大局观。



台湾社会咋看她这话?

洪秀柱这话一出来,台湾社会反响不小。有人觉得她说得有道理,放下仇恨能让两岸和中日关系缓和点,尤其是在经济上,日本还是台湾的大伙伴,大家日子过得好比啥都强。但也有人不买账,觉得她这话太软乎,把日本侵略的罪行给淡化了。毕竟,台湾被日本殖民了50年(1895-1945),那段历史留下的伤痕还没完全消。



台湾人对日本的态度本来就挺复杂。一方面,日本是殖民老大哥,搞了铁路、工业啥的,很多人对日本文化也有好感;另一方面,殖民时期的压迫和抗战时的苦又让人忘不掉。洪秀柱这话,正好戳中了这块敏感地带。她的观点算是一种折中,既不想让仇恨绑住手脚,又不想让人忘了历史真相。



洪秀柱这话是她政治生涯的一部分,但她后来的路走得也不轻松。2015年她当上国民党主席,算是事业高点,可没多久就碰上麻烦。2016年她被提名选总统,结果民调太低,被朱立伦换了下来。她退出时挺淡定,说尊重党决定。2017年她又试着竞选党主席,没干过吴敦义。2020年她跑去台南选立法委员,结果也没赢,26年的立法生涯就这么收尾了。



不过她没闲着,退下来后还老参加两岸交流活动,聊和平发展啥的。她2022年因为夸中国新疆政策,又骂美国瞎编维吾尔族的事儿,惹了点争议。有人觉得她太亲中,有人觉得她敢说真话。她这人吧,走到哪儿都带着一股子硬气,爱咋说咋说,也不怕得罪人。

洪秀柱那句“仇恨可以放下,但历史不能忘记”,不光是对抗战的看法,也是她整个人生观的缩影。她从家里听来的历史故事,到自己跑遍政坛的经历,都让她觉得,历史是个大包袱,扛着它得有智慧。放下仇恨,是为了让大家活得轻松点;不忘历史,是为了别丢了方向。



这话搁在台湾这块地方,还挺有现实味儿的。台湾夹在大陆、日本、美国中间,历史问题老被拿来扯皮。她这观点,其实是在试着找条路,既不让仇恨拖后腿,也不让历史被稀里糊涂地翻篇。她想让台湾人有点底气,别老被外头牵着走。

说到底,洪秀柱这话挺值得琢磨。她不是要大家忘了日本干过的坏事儿,也不是要美化啥,而是想说,历史这东西,既是伤口,也是力量。仇恨可以放一放,但教训得记牢。这态度不光是对抗战,对别的历史恩怨也适用。



她这想法,跟咱们平常人也有点共鸣。谁家还没点老账啊?但老揪着不放,日子还过不过了?可要是啥都忘了,那不就成没根的浮萍了吗?她这话接地气的地方就在这儿,既有大格局,也不端着架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