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说,同样的年纪,有钱人家的孩子却能比我们早毕业几年,而且人家的学历也是完备的。我们先不考虑像协和医学院这种4 + 4的独特培养模式,毕竟这只是医学生才有的一种特殊途径。
在很多其他专业,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早毕业的呢?如果真的是要通过公平竞争去读书的话,那他们似乎只有一条“捷径”可走了,就是去国外读一个一年制的研究生,回来就能比别人提前毕业。而且现在国内似乎也有望出现类似的制度了。
清华全面取消“学硕”?研究生界要变天,2026年开始影响每一位同学
可能普通人家的家长还觉得读书就是时间越长越好,这就是所谓的学无止境吧,但其实并非如此。现在是一个凡事都讲究高效的时代,孩子读书要是耗费的时间太长,比如有些博士生辛苦读到30多岁才找工作,基本上就已经被用人市场淘汰了。
他们没办法离开高校或者研究所这样的环境去找到一份自己满意且相对高薪的工作,一辈子都得被读书所困。不过为了打破这种信息差,名校其实也在努力。
最近传来了一个极具爆炸性的消息,可能会在未来的考研领域引发“变天”,那就是清华或将全面取消学硕,并且还会对目前的专硕学制进行改变。这个消息估计从2026年开始变为现实,届时将会影响所有学生报考清华的选择。
那么清华大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大家想想也有道理,清华本身就是国内的顶尖高校,有什么变化和尝试肯定都是由它先来试行的。而且取消学硕,估计未来也是大势所趋了,毕竟海外硕士现在基本上都是专业硕士,读一年或者两年就可以毕业。
而我国国内的教育发展还是相对保守的,学术型硕士基本上都要读三年,并且以前二者的分工界限比较明显,学硕主要从事学术领域的相关事宜,专硕侧重于就业方面。
可是学术型硕士发表的文章往往价值不高,既浪费了时间,又比别人晚一年找工作。因为学术体系容纳不了这么多学术型硕士,所以最终的结果肯定是学硕中的大部分人也得去找工作、谋出路。
虽然改变还没有发生,但大家已经有了新的担忧
因此,清华的这一转变可能就是为了迎合当下大家就业的需求,同时考虑到了两种不同硕士制度的局限性与可行性。但接下来还有一个更大的挑战摆在我们面前,如果这个困难不解决的话,学生们只会更加焦虑。
这个问题在于,像美国和加拿大虽然设置的是两年硕士学制,但实际上他们的学生毕业之后在就业方面可能没有那么紧迫的需求,所以学年安排也是比较灵活的,比如有些人延长到两年半或者三年才毕业也是常态。
所以既然要缩短学制,也必须得重新规划一下学生们的学习进度并调整压力状况,现在读研压力已经很大了,不少同学都会崩溃。
如果以后只负责缩短学制而不去安排后续相关事宜,不给学生一些延毕的保障的话,那按照我们这些典型父母给孩子施加的压力,可能到那个时候任谁都绷不住,都会觉得读下去太麻烦、太累了。
目前来看,全面取消学硕并非是能很快实现的事情。从2026年开始,估计也只是部分专业率先进行试点,如此一来,学生们可报考的清华学硕必然会越来越少。大家最好从现在就着手做准备,思考一下未来发展的道路还能怎样进行调整。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