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扇纱窗树影横,荼蘼花下月微明。

荼蘼花,代表末日之美:无华真国色,有韵自天香。它是春天最后的美丽。二十四番花信风,始于小寒梅花,终于谷雨楝花。谷雨一侯牡丹, 二侯荼蘼,三侯楝花。楝花连春接夏,楝树花开,夏风徐徐来。

微风过处有清香,知是荼蘼隔短墙。荼蘼花在宋代有着特殊的地位。宋代的诗人,将荼蘼融入生活。他们的风雅,无处不在,“飞英会”便是其中一个和荼蘼花有关的浪漫故事。

司马光的好朋友范镇,喜欢荼蘼花,每年春末,在荼蘼架下设宴,邀请三五好友,在院子里赏花,吟诗对饮。他们以落花入杯为酒令,微风吹来,荼蘼花瓣飘飘洒洒,从枝头飘落,落到谁的酒杯中,谁就要喝完杯中酒,因此称为“飞英会”。这个典故,司马光、欧阳修等人均有记载。

《红楼梦》 第六十三回,麝月抽中荼蘼花签,题“韶华胜极”,暗喻贾府盛极而衰的命运。曹雪芹借王淇“开到荼蘼花事了”的诗句,以荼蘼暗喻贾府众人的命运、家族的兴衰,深化其“末世之美”的象征。



荼靡花虽谢,余香传久远。看十四首荼靡诗词,品花香余韵。

1、苏轼 《杜沂游武昌以酴醾花菩萨泉见饷二首》宋代

酴醾不争春,寂寞开最晚。青蛟走玉骨,羽盖蒙珠幰。

不妆艳已绝,无风香自远。凄凉吴宫阙,红粉埋故苑。

至今微月夜,笙箫来翠巘。余妍入此花,千载尚清婉。

怪君呼不归,定为花所挽。昨宵雷雨恶,花尽君应返。

"青蛟走玉骨"以蛟龙喻枝干,突出荼蘼的遒劲姿态;"羽盖蒙珠幰"用华盖比拟花朵,展现其繁盛之态。两组比喻形成刚柔并济的视觉张力。

"凄凉吴宫阙"将视野拉向春秋吴越旧事,红粉香消与故苑荒芜的对照,赋予荼蘼厚重的历史沧桑感。"笙箫来翠巘"的听觉描写,更添空寂凄清之境。



"不争春"体现谦退之德,"无风香自远"暗合"德馨自远"的传统价值。千载清婉的余妍,象征着超越时空的精神永存。从"寂寞开最晚"到"花尽君应返",完整呈现生命从盛放到凋零的轮回。雷雨摧花的意象,暗喻人生无常与命运摧折。

酴醾不争春,寂寞开最晚。苏轼以荼蘼“不争春”的特性,隐喻高洁自持的品格,同时暗含对晚景孤寂的感怀,赋予荼蘼以淡泊却坚韧的精神气质。

2、欧阳修《渔家傲》 宋代

三月清明天婉娩。晴川祓禊归来晚。况是踏青来处远。犹不倦。秋千别闭深庭院。

更值牡丹开欲遍。荼蘼压架清香散。花底一尊谁解劝。增眷恋。东风回晚无情绊。

春光易逝,人生短暂。欧阳修通过牡丹与荼蘼的对比,突出荼蘼的清雅香气与春末的寂寥。他借酒抒怀,表达对春光流逝的眷恋。字里行间,流露着淡淡的感伤。



从"晴川祓禊"的广阔水岸到"深庭院"的封闭空间,再到"牡丹开欲遍"的花丛,由远及近、由动转静,秋千作为庭院中的静物,与踏青的动态形成对比,空间动态的转换,暗示热闹过后的寂寥。

牡丹与荼蘼,都是暮春开花。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恰如《牡丹亭》里的描写:"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牡丹"开欲遍",写其盛极;酴醾"压架",显其繁密。盛极而衰,荼蘼的盛放,是春天的最后一曲挽歌。

荼蘼花在宋代诗词中常作为"殿春"象征,殿春即春季的末尾。酴醾不争春,寂寞开最晚,苏轼诗中所说,便是此意。"东风回晚无情绊"以拟人手法作结,将东风视为阻挠眷恋的无情者。"绊"字的精妙在于,既写东风牵绊春光,不让其速逝的矛盾心理,又暗含人力无法绊住春光的无奈,与秦观"东风暗换年华"可谓异曲同工。

独酌无伴的细节描写,是人类面对自然法则时的永恒困境,恰如李商隐所说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愈是美好的春光,愈能照见生命的有限与短暂。



3、吴淑姬《小重山》 宋代

谢了荼蘼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

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浮。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吴淑姬与纨绔子弟离婚后的一个暮春,填了这首词。荼蘼凋谢春已尽,花瓣零落枝头,再联想自己的遭遇,看残花缀枝、老莺啼鸣,庭槐影碎被风揉,触景生情。她不敢想象,假如王十朋没有准许他和纨绔子弟离婚,往后余生,会是怎样的结果?

上阕通过荼蘼、残花、碎影、老莺等意象层层渲染,完成由物候变迁到生命体验的隐喻转换。 下阕由"独自倚妆楼"转入主观视角,结句"心儿小"的日常化表达,在雅致词境中突显真切情感。通过拟物手法,将风拂树影的动态视觉转化为触觉感受,暗喻时光揉碎美好。

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浮。妆楼独倚,是眼前所见;一川烟草浪,是想象的远方。天地辽阔,在此反衬下,人显得渺小孤寂。云浮烟浪的迷蒙景象,恰似愁思的具象化呈现。"莺虽老,声尚带娇羞"暗喻抒情青春将逝,而情思未泯。

相比李清照的"载不动许多愁",吴淑姬的"心儿小,难着许多愁",更显精妙。



4、王淇《春暮游小园》 宋代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王淇的这首七言绝句,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立意独特,以花开花落,表示时光流逝。春虽去,但新的事物层出不穷,自然是不会寂寞的。梅花开、海棠红、荼蘼落、天棘出,诗人从初春写到初夏,却不是寡淡无味的流水账。

“一从梅粉褪残妆”,“褪残妆”,以人喻花:梅花残败凋落。冬末早春,梅花盛开,被称为报春之花。一个“残”字,暗示冬去春来。“涂抹新红上海棠”,梅花谢后,海棠绽放,大自然把寒梅鲜红的颜色又涂抹到海棠花上去了。

诗人独辟蹊径,以女子搽粉抹胭脂作比,写一春花事,活泼灵动,充满人间趣味。这首诗被选入《千家诗》,可见非同一般。苏轼在《海棠》诗中说:“东风袅袅泛祟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从嗅觉入手,香雾空濛写出海棠香飘四溢。王淇用“涂抹新红”四字,写出了海棠独特的的精神。 

 “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荼蘼花尽春归去,春去夏来,一丛丛的肥壮茂密的荆棘,取代百花,爬上了长满绿苔的院墙。季节的变化,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年华易逝的伤感,隐隐浮现。  



5、辛弃疾 《虞美人·群花泣尽朝来露 》 宋代

群花泣尽朝来露。争奈春归去。不知庭下有荼靡。偷得十分春色、怕春知。

淡中有味清中贵。飞絮残英避。露华微渗玉肌香。恰似杨妃初试、出兰汤。

这是辛弃疾难得的一首婉约词。全词紧扣“春归”主题,通过荼蘼“偷春”的徒劳,折射出人力难挽时光流逝的永恒悲叹。以“泣”“偷”“避”等动词赋予自然之物以人性,使荼蘼成为兼具灵性与人格的抒情载体。

群花的悲泣与荼蘼的“偷春”,构成对“春归”主题的多维观照,隐喻他对时局变迁的敏锐感知与不甘沉沦的挣扎。辛弃疾身处南宋偏安一隅的颓势中,此处的“春归”或隐喻家国理想的渐行渐远,寄寓深重的时代焦虑。

“群花泣尽朝来露”以拟人手法写百花凋零、泣露送春,奠定全词哀婉基调。荼蘼作为“殿春”之花,在“不知庭下有荼蘼”的转折中悄然登场,成为春色最后的守护者。“偷得十分春色”赋予荼蘼灵性,既写其于暮春独放的倔强,又以“怕春知”的俏皮反语,暗含对春逝不可逆转的无奈。



“淡中有味清中贵”点出荼蘼的内在品格:淡泊不失深意,清冷不乏高贵。而“飞絮残英避”进一步强化其孤高:柳絮纷扬、残红零落之际,荼蘼却超然物外,不屑与凋败同流,象征词人对高洁人格的坚守。

“露华微渗玉肌香”以杨贵妃出浴的香艳典故,将荼蘼的莹润花瓣与清雅香气具象化。这一比喻既突显其绝美风姿,又以杨妃的悲剧命运暗示荼蘼的盛放终将随春消逝,暗合“世间好物不坚牢”的哲思。

“群花”的凋零,与荼蘼的独放形成对比,更其坚韧与卓然;“飞絮残英”的纷乱,与荼蘼的“避世”形成空间隔离,烘托其遗世独立的姿态。

杨妃出浴的典故,既以视觉、嗅觉通感渲染荼蘼之美,又以杨妃的盛极而衰暗合荼蘼的“末路之美”,暗示词人对南宋朝廷表面繁华下危机四伏的隐忧,历史纵深与个人感怀交融。



荼蘼“清中贵”“避残英”的孤高形象,实为词人自我精神的投射。辛弃疾一生主战抗金,屡遭排挤,却始终不改其志,恰如荼蘼于众芳芜秽中独守清香,彰显士大夫的孤傲风骨。

此词以荼蘼为眼,熔咏物、抒情、言志于一炉。表面写花事阑珊,实则借物喻人,将个人身世之叹、家国忧患之思、生命哲悟之深,凝练于婉约词风之中。

辛弃疾以豪放著称,此作却展露其词风的多面性,于细腻处见悲慨,于清丽中藏沉郁,堪称宋词中“深美闳约”的典范。

6、任拙斋《荼蘼》宋代

一年春事到荼蘼,香雪纷纷又扑衣。

尽把檀心好看取,与留春住莫教归。



7、王十朋《点绛唇(韵香荼蘼)》宋代

羽盖垂垂,玉英乱簇春光满。韵香清远。暖日烘庭院。

露浥琼枝,脸透何郎晕。凝余恨。古人不见。谁与花公论。

王十朋的《点绛唇(韵香荼蘼)》是一首典型的宋代咏物词,通过描绘荼蘼花的形态与神韵,寄托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知音难逢的怅惘之情。

上片以“羽盖”喻荼蘼繁密低垂的花瓣,如轻盈的羽毛覆盖枝头;“玉英”形容花色洁白如玉,展现其清雅之姿。“乱簇”二字凸显花开之盛,与“春光满”呼应,渲染出春意盎然的画面。

从整体(羽盖)到局部(玉英),由静(垂垂)至动(乱簇),层次分明地勾勒出荼蘼盛放之态。嗅觉(韵香)、触觉(暖日)与视觉(庭院)结合,营造出春日庭院的温暖恬静。“清远”二字既写香气悠长,亦暗喻荼蘼高洁的品性。

下片由物及情,寄托人生幽怀,以三国美男子何晏“面如傅粉”的典故(《世说新语》),比拟荼蘼花在晨露中透出的娇艳红晕,赋予花以人的情态,含蓄表达对花之美的怜爱。以露珠点缀花枝,更显荼蘼晶莹剔透;“脸透”拟人化,使花似含羞带怯的少女。

由花及人,“凝余恨”陡然转折,将赏花的愉悦转为对时光流逝、知音难觅的怅惘。“古人不见”暗含对历史长河中同道者的追慕,亦或是对理想境界的孤独求索。以“谁与花公论”作结,既是无人共赏的寂寥,亦是对花之高洁不为世人所知的愤懑,赋予全词深沉的生命哲思。

王十朋借荼蘼花开的盛景,抒发了对春光易逝的怜惜,以及对高洁品格无人共赏的孤愤。表面咏花,实则寄寓了士大夫对自身际遇的感慨——纵然才德如玉、气韵清远,却难遇知音,唯有与古人神交,在历史长河中寻求精神共鸣。这种“物芳志洁”的书写,正是宋代文人咏物词的典型范式。



8、张元干《临江仙》(荼蘼有感) 宋代

莺唤屏山惊睡起,娇多须要郎扶。荼蘼斗帐罢熏炉。翠穿珠落索,香泛玉流苏。

长记枕痕销醉色,日高犹倦妆梳。一枝春瘦想如初。梦迷芳草路,望断素鳞书。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9、卢钺《荼醾》宋末

荼醾结屋是何年,风雨摧颓为怆然。

飞似绿珠楼上坠,困于毕卓瓮间眠。

门前碍路旋移来,压架欹斜缘作堆。

三月半时花正好,十年前是手亲栽。

幽香早被风偷递,小蕊那禁雨急催。

尽数折为神佛供,免教飞去卧苍苔。

卢钺,别名卢梅坡,宋朝末年人,具体生卒年、生平事迹不详,仅存两首《雪梅》。



10、韩奕 《四字令·荼蘼送香》 元代

荼蘼送香。枇杷映黄。园池偷换春光。正人间昼长。

鸠鸣在桑。莺啼近窗。行人远去他乡。正离愁断肠。

全词如同一幅工笔设色的江南暮春图卷,在荼蘼香杳、枇杷转黄的色彩渐变中,在鸠鸣莺啭的声景交织里,完成了对春光流逝与人生别离的双重祭奠。其情感力量不仅在于离愁的直抒胸臆,更在于将个体生命的短暂怅惘,嵌入天地运行的宏大叙事之中,使一己之悲具有了穿越时空的普世价值。

"荼蘼送香"以荼蘼点明时节更替,暗含的韶光易逝的感叹;"枇杷映黄"则通过枇杷果实的成熟,进一步强化季节向盛夏过渡。植物色彩的明黄,与香气的消散,形成视觉与嗅觉的张力,暗示春光在"偷换"中悄然流逝。

《诗经》中鸠鸣象征求偶与安居,"鸠鸣在桑"、"莺啼近窗"本为乐景,却与"行人远去"的哀情形成强烈的对比。鸟鸣的欢愉,反衬出离人的孤寂,以声写静,愈显断肠之痛。

"园池偷换春光"不仅是自然节序的更迭,更暗喻人生际遇的无常。正如春光被盛夏"偷换",行人的远行亦猝然打破生活的平衡。一个"偷"字,点破时光的狡黠,命运的不可控性。



结句"正离愁断肠"以"正"字与上片"正人间昼长"呼应,将个人情感提升至宇宙维度:白昼的延长本是自然规律,却因离别而成为痛苦的催化剂。个体的渺小哀伤与天地的永恒运转形成悲怆对照。

11、叶颙《荼蘼》 元代

一点檀心气味长,向人无语舞霓裳。

千红万紫消磨尽,犹有风吹不断香。

诗人借荼蘼的短暂花期,抒写对春光易逝的惋惜,以“生怕”二字强化对美好事物消逝的焦虑。荼蘼花谢后,风吹不断香。残留的余香,是对春天最后的眷恋。叶颙赋予荼蘼超脱尘世的诗意。

12、华瑶《瑶华 荼蘼》清代

东君老矣,鹈鴂声中,正楝花风急。园林绿满,把一晌,花事今番多歇。

后尘谁殿,蚤开到、荼蘼香坼。罥半廊、粉面霓裳,惯抓玉钗堪惜。

思量原自差池,怪不合春初,故里轻掷。琼葩淡艳,飞遍处,纵忆也应无及。

凭谁窨取,时领略,琉璃新碧。更得他,香梦成时,说与离人消息。



13、纳兰性德《酒泉子·谢却荼蘼》清代

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

据说,这首词是纳兰的早期作品。纳兰与表妹谢氏一块长大,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谢氏被选到宫里之后,深宫之内的她,会感到孤独、落寞、痛苦,纳兰全词都从对方落笔。

暮春时节,荼蘼花凋落殆尽。窗外,一片月明如水。纳兰思念的佳人,独立窗前,呆呆地望着月色出神。此情此景,恰与杜甫《月夜》中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相似。何望月思人、借月传情。荼蘼被赋予了一层伤感、悲情的文化内涵。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女主人公一夜未眠,干脆起身,倚栏远望。单薄的罗衣,难以抵挡的,不只是暮春清晨的轻寒,更是内心孤寂的凄寒。纳兰化用了张先《醉落魄》中的词句:“朱唇浅破桃花萼,倚楼人在阑干角,夜寒手冷罗衣薄。”



“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自古便有鸿雁传书的说法,正如李清照在《一剪梅》中所说:“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归而人未归,最令人生愁。纳兰以景结情,留有不尽之意。

纳兰的这首词,借荼蘼花表达思念。词中没有对人物心理的直接描写,而是通过意象的烘托,环境的营造,气氛的渲染,委婉传递细腻的内心感受。

14、周之琦《斗百草 荼蘼作花甚盛,词以赏之》 清代

薄暖庭阶,渐长天气韶光老。阆苑移根,翠阴压架,千朵粉云细袅。

认幽姿、恰净洗铅华,天然娟妙。更嫩蕊含风,浓芬裛露,伴人清晓。

还是寻香蝶趁,摘艳蜂忙,那说一年花事了。梨梦酣馀,柳绵飘尽,宴飞英、芳尊自倒。

渊明语,得称心时固为好。漫相恼。任西园、杜鹃唤早。

千百年来,荼蘼花开了又谢。它曾在苏轼笔下不妆艳已绝,无风香自远;在欧阳修诗中增眷恋;在任拙斋的诗里"香雪纷纷又扑衣";在辛弃疾的词中恰似杨妃初试、出兰汤;在王十朋的《点绛唇》里韵香清远;在韩奕诗中留下花香,映黄枇杷;在王淇的笔下留下广为流传的名句:开到荼蘼花事了。

又是一年春归去,把诗词里的荼蘼花收藏,就像把春天留住了一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