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随着冷战的加剧,北约和华约都加大了对北极以及北极圈的研究,只不过,那时研究的重点是北极的能源、矿产,不要说北极航道,就是气候变化也没有太多国家关注过。
就北极圈的国家而言有8个,美国、加拿大、苏联(俄罗斯)和北欧五国即挪威、瑞典、丹麦、芬兰、冰岛,属于华约组织的只有苏联一个。
那些年默默研究破冰船、坚持走较短线路北极航运的国家,只有芬兰、挪威和冰岛,没办法,他们就处于北极圈,尤其是冰岛和芬兰,还需要在北极圈进行捕捞、伐木等等,这就必须要考虑北极航线——都是极短途的。
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北极理事会的成立,再加上全球化浪潮如火如荼,有些国家才慢慢对北极航线的可行性重视起来。
就北极理事会而言,只有那8个处于北极圈的国家,于1996年9月在加拿大渥太华成立,是一个高层次国际论坛,关注邻近北极的政府和本地人所面对的问题。
直到2013年5月,我国、意大利、印度、日本、韩国和新加坡才成为北极理事会的正式观察员国。
进入21世纪后的北极航线有过尝试,比如美国、俄罗斯以及挪威等国家,设定了两条线路——缩短欧洲与亚洲、北美洲与亚洲之间的贸易航程。
大致可以分成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两条航道都需要穿越北冰洋。
东北航道,也叫北方海航道,是沿着俄罗斯北部海岸(比如摩尔曼斯克州等地区),然后连接白令海峡与北欧,全长约5500-6000海里。
这条航道需要穿越巴伦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等海域,由于大部分航程都需要沿着俄罗斯领土或者领海,所以一直由俄罗斯主导开发,只不过那时俄罗斯也不算太重视。
西北航道,则是穿越加拿大北极群岛,连接白令海峡与戴维斯海峡,全长约6000-6500海里,这条航道可缩短亚洲到北美东北部(比如加拿大、美国阿拉斯加以及丹麦格陵兰等地)的航程。
这条航道的开发程度比东北航道还要低。
【北极航线,必须要破冰船提前开道】
为什么那时两条航道的开发程度这么低呢?
因为航运时间短且成本很高:(1)北极圈气候寒冷、冰封期漫长,一年里只有7-10月份有通航的可能性;(2)另外,成本也很高,这是需要破冰船的,而破冰船的建造成本和技术要求也很高。
简单说一下破冰船,它需要利用自身的特殊材料、重量和设计形态来破裂冰层,打开航行通道,所以破冰船船体强度和动力系统性能会远高于普通船,“抗冻”能力也需要远远高于普通船舶甚至军舰。
【我们已经有核动力破冰船了】
北极航线的转折是发生在2022年,随着对俄罗斯的贸易禁运,俄罗斯对北极航线的迫切性陡然增强。
进入2023年,俄罗斯不仅加大了对北极航线的重视与使用,而且还积极推动我们一起开发北极航线。
到了2024年,在欧美制裁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俄罗斯仍设法使北极过境货物比2023年增加了近50%,全年一共至少记录了97次过境,载货近300万吨。
300万吨!这个数字都超过了之前的所有最高值,截至2024年末,俄罗斯主导的北极航线实现的总货运量(包括过境运输和从俄罗斯始发的运输),约为4000万吨左右,分为俄罗斯的内部物流(比如从欧洲运送物资到远东地区)和对外贸易。
俄罗斯北极航线的对外贸易有两个基本特点:与我们的贸易为主;以能源商品为主。
2024年通过北极航线,我们与俄罗斯实现了约290万吨的贸易量,占这条北极航线中所有过境运输量的95%左右。
其中,我们通过北极航线共接收了约190万吨原油,相当于1400多万桶,比2023年增加了30%以上。
当然,这条北极航线与俄罗斯原先的东北航线略有不同,现在的线路大致是(以原油出口为例):货物从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能源仓库,或者俄罗斯在波罗的海上的石油平台直接出发,然后沿着俄罗斯在北极圈的领海向东行驶,可以到达我们的大连港、天津港、日照港甚至宁波港。
除了需要用到破冰船,还要考虑季节——前面聊过,北极航线并不是一年四季都可以通行的。
一般从7月下旬开始航行,进入10月中旬就会停止,有破冰船也不行,这种“夏季航程”最多可以持续4个月左右,以2024年为例,总共有16艘油轮进行了18次航行,其中2艘船完成了2次装运。
很明显,除了我们与俄罗斯在陆地上的油气管道之外,发展北极航线肯定有巨大的战略价值,尤其是在俄罗斯遭受持续、全面制裁的背景下,一旦这条航线更加成熟和安全,除了原油之外,俄罗斯的矿产、粮食等资源也可以走这条航线。
而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条北极航线,实现对俄罗斯各类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家具家电以及纺织服装等商品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