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工网

这是位于海底60米的“家”。

这个“家”不大,只有15平方米,却“五脏俱全”,空调、冰箱、WiFi、加热饮水机等设施应有尽有。这个“家”还很不稳定,建成后,先后“搬家”1300余次,累计移动距离超过2600米,目前还在向着深海挺进。

为什么要建这样一个“家”?一切都要从一个工程说起。

作为世界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海底高铁隧道,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承载着无数建设者的心血与汗水。其中,中铁十一局承建金塘侧6.27公里的盾构隧道,于2024年正式动工。面对这项世界级工程,项目部工会全力做好工友们的“后勤保障”,建好工会驿站便是举措之一。去年,为解决工人喝热水、吃饭、休息等急难愁盼问题,舟山市总工会联合项目部工会在“定海号”盾构机腹部建起了一个移动的驿站。自此,这个驿站成为了工友们海底的“家”。


工人们中午在驿站内休息。

中铁十一局甬舟项目党支部副书记、项目工会工作委员会委员周俊介绍,这个备受工友们喜爱的“家”,原本打算建在地面上,“最初的方案是在隧道入口处建造一个约40平方米的驿站,但我们考虑到,随着盾构机不断前进,工友们与‘家’的距离会越来越远。”经过反复斟酌,项目部工会最终决定将驿站“扎根”在盾构机上,“面积虽然小,却能常伴工友们左右。”

“家”建好了,周俊总觉得缺点什么,但又说不上来,直到他看到驿站里的3盆绿萝,每天都会有工友们前来仔细擦拭,精心照料,他才恍然大悟,“在幽深封闭的海底施工环境中,工友们对绿色有着强烈的渴望”。

“每个座位旁放一盆”“抓紧,工友们要来了”……昨日,晨曦初露,金色的霞光穿透云层洒在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入口,周俊带着人一起,将60盆绿萝送到了施工现场,“这是工会送给工友们的‘五一’礼物。” 这生机盎然的绿色,将被安放在工会驿站和工位上,为冰冷机械的海底施工现场带去生机和活力,让海底的“家”也更加温馨。

早上7点,踏着晨光,工友们陆续向隧道口走去,那一抹醒目的绿色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管片拼装手尹龙强快走几步,手一伸便将一盆绿萝轻轻捧上,眼中满是欣喜:“我要把它放在驿站里,休息的时候能够看一看,换换脑。”

“工会驿站改造提升是今年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之一,我们重点围绕提升服务上下功夫,‘送绿萝下隧道’便是其中一项暖心举措。”接过尹龙强的话茬,周俊娓娓道来。

摆放好绿萝,尹龙强在驿站里冲泡起咖啡,氤氲的香气中,他感慨道:“工会驿站让我们在海底施工时也有了慰藉。”对于盾构机操作手孙文博来说,驿站让他在海底有了专属的“小世界”。关上驿站的门,便能隔绝施工的嘈杂,一杯清茶、一首舒缓的音乐,搭配上可口的午餐,再加上满眼的绿色,疲惫瞬间消散……

(浙江工人日报记者曾晨路、金钧胤、沈佳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