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碑旅行,若突然遇到棘手问题,现在有了更好更方便的求助渠道。从5月1日起,渝中区解放碑游客服务站点正式上线。

在解放碑国泰广场,一身橙黄色“皮肤”的解放碑游客服务站点显得温暖又醒目。站点面积不大,却是妥妥的“实力派”,内里休闲座椅、饮水机、充电器、常用药品等贴心物品一应俱全,手绘地图、杂志读物、周边精品演出剧目单等堆叠整齐。

站长钟纬介绍,“五一”期间,解放碑游客服务站点每天早10点至晚10点,连续12小时不间断为广大游客提供问路指引、充电饮水、政策咨询、应急药品、临时休憩、失物招领、免费读物、纠纷调解八大类常态化服务。“无论是走累了、手机没电还是找不到路,我们都会拿出重庆人的热情,竭力提供最周到、专业的服务。”钟纬介绍,站点上线首日,“生意”火爆,预计全天服务接待游客量超3000人次。


位于解放碑步行街的游客服务站点。罗云希摄

作为重庆的对外窗口,解放碑每天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人一多,就有各种“故事”,比如:想品尝地道的火锅又怕遇到“饭媒子”;跟着导航转来转去却怎么也到不了目的地;“老外”听不懂普通话彻底慌了神……为应对这些问题,解放碑街道联合渝中区文化旅游委、解放碑CBD管委会,统筹部门与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高校志愿者、协会组织等,组建起了一支特别的志愿者队伍。

例如,“五一”首日上岗的“国际志愿者”刘小凤、付渝专治“语言尴尬症”。“我们是通过团区委招募考核上岗的,除了需要通过英文考核,还要熟记一些网红景点、交通路线、外币兑换点等英文解说。”志愿者刘小凤说,上岗半日,她已能用英文流利解答“菜市场也能用手机支付吗”这类问题。


志愿者为游客们提供志愿服务。罗云希摄

对于一些想要深度了解渝中历史的游客,站点也能游刃有余地应对。来自渝中区导游协会的3名“金牌导游”身披红色绶带、站姿笔挺,从洪崖洞的景区精髓到重庆湖广会馆的建筑特色,都能全方位“解码”渝中掌故、重庆魅力。

若是遇上钟情小众游览路线,或需要紧急帮助的游客,就不得不请出能灵活应对各类突发难题的“解放碑孃孃团”。大井巷社区居民、55岁的蒋天珍就是“孃孃团志愿者”的一员,“累是累,嗓子一天下来都沙哑了,但是心里高兴!游客都喊我‘解放碑活地图’!”


志愿者为游客们提供志愿服务。罗云希摄

此次上线的解放碑游客服务站点,是解放碑街道创新打造的“有口皆碑街面快响站”其中之一。据介绍,该街道创新构建“141”基层智治体系,以党建引领资源整合、志愿服务、综合执法、智慧赋能,在大井巷、沧白路、罗汉寺和解放碑人流集聚区分别设置“有口皆碑街面快响站”。通过重组各业务条线力量,配备驻点人员与街面巡查队伍“1+3+X”力量(点长+城管执法+群防+志愿者+部门下沉力量),实行“141”平台指挥调度与“点长负责制”,形成“问题联治、风险联控、服务联供”的治理生态,探索打造“15分钟快速响应服务圈”。

节假日期间,各“有口皆碑街面快响站”将坚持“街面巡查+智能监测”双轨并行,每两小时全覆盖巡查、重点时段全员上岗,文明劝离辖区“饭托”“带路党”“羊儿客”“票串串”“黑车”和游摊游贩等,主动发现、依法处置潜在风险隐患,有效挤压“城市乱象”、违法行为生存空间,提高市民、游客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袁侨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