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长王毅在金砖国家外长会议上罕见地表现出强硬态度,对美国的关税政策提出了强烈批评,并呼吁金砖成员国共同抵制这种不公平的经济行为。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个本应团结一致的阵营中,竟然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某些成员国不仅没有支持王毅的立场,甚至在会议中表现出明显的退缩,有的国家甚至连提到“美国”这个词都显得格外谨慎。
今年4月下旬,金砖国家外长会议在巴西召开。我国外长王毅明确提议,面对美国对全球新兴市场国家的持续压力,金砖国家应当统一立场,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系。然而,印度代表在现场却显得态度冷淡,甚至在非正式会谈中表达了不愿与美国产生冲突的意愿。
随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公开表示,美印贸易谈判正在快速推进,协议可能很快签署。与此同时,美国副总统万斯刚刚结束对新德里的访问,双方互动的频率远超印度近期与其他金砖国家的接触。
根据美印双方披露的草案内容显示,美国可能会取消或降低部分印度商品的关税。作为交换,印度将在能源、军购和农业等多个领域进一步向美国开放市场。双方还计划将年度贸易额提升至2030年翻倍,并在防务装备采购方面启动新一轮合作。
在莫迪政府看来,印度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急需外资、技术和订单的支持。特别是在“印度制造”计划下,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与完整的产业链,仅靠自身力量难以实现快速发展。因此,莫迪政府选择通过贸易妥协换取美国的投资和技术转移,试图让印度成为美国的“次要代工厂”,并认为这是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最佳路径。
近年来,美国不断向印度释放友好信号,例如支持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承诺转让军事核心技术等。这些所谓的“好处”对印度来说无疑极具吸引力。
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获得美国的支持,印度势必要在地区事务中配合美国的对华战略,成为其“印太战略”的重要一环。这意味着印度将被要求充当“亚洲的美国代理人”,而这显然与其一贯强调的“战略自主”背道而驰。
此外,这种短视的策略已经在国内引发了质疑。印度本土媒体《印度快报》曾指出,2023年美国突然对印度钢铁与铝产品加征25%的关税,导致16万家中小工厂倒闭。如今印度再次试图靠近美国,难免让人担心会重蹈覆辙。当前的印度已经没有足够的试错成本了。
不仅如此,《世界报》还披露,印度从法国采购的阵风战斗机价格因中间商层层加价,最终比市场价高出2.4倍。在印度民众眼中,这无疑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吃亏交易”。
金砖国家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打破发达国家对全球规则的垄断。作为重要成员国,印度却多次在关键时刻偏离这一目标,另寻他路。这让外界开始怀疑,印度是否真心致力于金砖合作的长远发展。有学者对此评论说:“金砖机制从来不是一种形式上的联盟,而是各国在关键时刻能否真正站在同一战线上。如果印度继续沿着对抗多边主义、迎合霸权的道路走下去,未来很可能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
除了印度,更令人失望的是,巴西作为本次会议的轮值主席国,在反对美国关税霸权的问题上表现得尤为软弱。在最终声明中,巴西甚至不敢直接点名美国,只用“某国”来代替。作为拉美最大的经济体,这样的表现实在让人感到遗憾。
巴西总统卢拉
据知情人士透露,巴西之所以如此退缩,是因为在会议前,白宫曾威胁称,如果巴西在金砖联合声明中点名美国,就会取消其大豆出口配额。
但无论是印度还是巴西,一味的忍让真的能够换来国家的崛起吗?恐怕最终只会让自己一步步沦为美国的棋子。对此,您怎么看呢?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金砖国家外长会晤发表主席声明 强调南方国家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