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丝路驼铃远,唐王城下忆峥嵘;唐风古韵今犹在,遗址开放谱新篇。5月1日,备受瞩目的新疆图木舒克市唐王城遗址正式对外开放,敞开胸怀迎接八方游客。
当天上午,新疆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在唐王城遗址游客服务中心举办开城仪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疆喀什、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新疆巴楚县相关部门领导到场见证历史性的时刻。
记者在现场看到,唐王城遗址在礼炮齐鸣中正式向世人敞开大门。鼓乐声中,身着华服的仪仗队手持旌旗缓步走出,再现盛唐边塞雄风。随着礼炮声消散,这座沉睡千年的丝路古城终于以崭新的面貌与世人重逢。
据了解,唐王城遗址总面积百万平方米,有4重城,从内向外分别是高台城、内城、外城、大外城,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在自治区文旅厅、兵团文旅局大力支持下,在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巴楚县密切配合下,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开展古城及周边的调查勘探工作。并于2022年、2023年开展了考古发掘工作,出土陶器、铜器、铁器、玻璃器、古钱币、佛像等文物700多件,发现灰坑、古河道、房址等遗迹若干,这些文物价值高、类型多、时代跨度大,对于研究新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开城仪式后,师市文体广旅局精心筹备的情景剧把张骞路过唐王城、郑吉镇守唐王城、班超驻守唐王城、唐僧4人途经唐王城西行取经、林则徐到唐王城踏勘等历史和创意表演《哪吒游唐王城》搬上舞台,一场跨越千年的古今对话以别样的方式呈现在了观众面前,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为开城仪式倾力打造的歌舞《梦回唐王城》,在优美的歌声和舞者曼妙的步伐中,数十名舞者身着流光溢彩的霓裳羽衣踏风而来,惹得观众直呼:“太好听!太好看了!”巴楚县文体广旅局的演员们一袭霓裳翩然登场,《琵琶舞韵》一弦拨动大漠驼铃的回响,指尖起落似风沙流转的狂想,水袖翻涌间,赤橙黄绿如霓虹撕裂戈壁长空,刹那照亮千年丝路的诗行。五十一团唐驿镇凭《碇步桥》勾勒江南水乡的灵动诗意;师市团委联合巴楚县团委带来的川剧变脸,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恒的生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更有师市文工团专业演员轮番献艺,将《胡杨赞歌》《琵琶舞韵》化作力与美的交响,掌声如潮中,千年丝路文脉在舞步间焕发新生,多元文化在此交织成璀璨星河。
开城仪式结束后,游客纷纷走进遗址,感受千年历史文脉的厚重与沉淀。
很多游客登上观景台,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下唐王城遗址的壮阔,并与身边亲友合影留念。
王德洪就是其中之一,记者见到王德洪时,他正在观景台和家人拍照留念。他告诉记者,他的爷爷曾经在新疆奋斗了大半生,自己算是名副其实的“兵三代”,看到唐王城遗址对外开放的消息第一时间便带家人前来参观。“看到遗址感觉很震撼。我在图木舒克生活了十几年。感觉图木舒克的历史文化底蕴越来越厚重了。”王德洪说。
据师市文体广旅局工作人员介绍,为方便游客参观,专门设置停车位、区间车、多媒体放映厅、文创产品展区等,全景式展现唐王城遗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驼铃古道展新卷,唐王城下续华章。这座跨越千年的丝路古城,正以开放包容之姿迎来新生,从张骞出使西域的豪迈,到今日梦回唐王城的霓裳翩跹,从夯土城墙的岁月留痕到考古复原的盛世图景,历史与当下在此碰撞出璀璨火花。
数千名游客循着驼铃遗韵,登临遗址观景台,用镜头定格大漠烽燧的壮美,用脚步丈量中华文明的厚度。
如今,唐王城不仅是一座文化地标,更成为连接历史记忆与未来发展的桥梁,当川剧变脸遇见龟兹乐舞,当胡杨赞歌激荡碇步桥水韵,多元文化的交融正为三师文旅注入蓬勃生机,诚邀您共赴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丝路文脉在新时代焕发永恒光彩。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张鹏飞)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