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乌克兰斯特拉纳网和俄罗斯多家等媒体,5月1日,白宫宣布任命拥有30多年外交官经验的费舍尔出任驻乌克兰临时代办,5月5日下周一上任,暂时行使美国驻乌克兰大使的职责。
此前,积极支持对乌军援、但与乌克兰总统办公厅关系一般的上任美国驻乌克兰大使布林克,已于4月初主动离职。由于现在白宫急于从乌战脱身的态度,已广为人知,因此,费舍尔的任命,立即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解读。纵观他们的热议,其中有三个观点,非常值得关注:
第一个,费舍尔将领导美国对基辅权力层的重置行动。费舍尔驻乌临时代办的任命一出,乌克兰方面就有观察家指出,这是白宫要重置基辅权力结构的前奏。理由则很简单:白宫现在急于从乌战中脱身,所以,在对乌决策上都是以“快”为先。而之所以任命费舍尔担任临时代办,而非驻乌大使,主要就是为了让其快速进入大使的角色:任命正式的驻乌大使,不仅要经过美国国会的同意,同时,还要经过基辅的认可,不仅程序复杂耗时耗力,甚至还要给基辅挑挑拣拣的机会。
所以,为了节约时间,更为了突显特朗普的权威,白宫现在索性就像之前不经国会同意、直接任命凯洛格将军为总统乌克兰问题特使一样,任命费舍尔出任驻乌临时代办,行使驻乌大使的权力,虽然简单粗暴,但却非常实用。此外,急于从乌战中脱身的白宫,在和基辅签署完矿产协议之后,泽连斯基总统的背锅任务就已完成,其已经成为乌克兰走向和平的绊脚石,所以,现在紧急抽调懂俄语、擅长在前苏联地区挑起内部纷争的费舍尔前往基辅,显然意在培养出下一任的乌克兰总统,为乌战彻底停火打好基础。
第二个,费舍尔拥有和乌战各方打交道的能力。现在,乌战的参与者分别为:直接交战的俄乌双方,为基辅提供军援的美国、以及北约中的大部分欧洲成员国。作为美国出色的外交官,费舍尔不仅熟练掌握俄语、法语、格鲁吉亚语,而且,其还曾在美国驻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的大使馆工作过,甚至还在北约总部当过美国的副代表。
显然,费舍尔不仅了解交战的俄乌双方,同时也能够和法国所代表的欧洲无障碍沟通,甚至对北约的军事行动法则,也非常熟悉。此外,费舍尔和特朗普总统的关系非常不错,在特朗普总统的上个任期,费舍尔就曾被提名为驻白俄罗斯大使,当时,俄白关系已经恶化了十年之久,特朗普总统显然是认为其有能力让白宫在白俄罗斯问题上做出政绩。
第三个,费舍尔是个能够忍辱负重的外交官。2008年,美国和白俄罗斯交恶之后,美国一直没有任命驻明斯克的大使。2020年4月20日,特朗普总统提名费舍尔担任美国驻白俄罗斯大使。但当时特朗普在国会的影响力已经大大削弱,其恢复与白俄罗斯关系的努力,在参议院受到了阻挠:三个多月后,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才就她的提名举行听证会,又过了四个多月后,12月15日,特朗普总统都败选了,参议院才一致确认了她的提名。
然而,由于费舍尔坚决执行美国支持号称赢得了白俄罗斯总统大选的反对派领袖季哈诺夫斯卡亚的行动,所以,明斯克却又拒绝向她签发签证,因此,她只能是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就任了美国驻白俄罗斯特使,并指挥了白俄罗斯反对派对卢卡申科总统的抗议活动。但可惜的是,她的忍辱负重,并没有一个好的结果:美国对2020年白俄罗斯总统大选的干涉,不仅逼得卢卡申科父子提着冲锋枪坐直升机上班,同时也让白俄罗斯加强了与俄罗斯之间的合作,最终让俄罗斯的核武器也部署到了白俄罗斯的领土之上,最终,费舍尔不得不离开立陶宛,出任了美国驻塞浦路斯共和国大使至今。
所以,白宫不直接任命驻乌大使,而是任命费舍尔为临时代办,除了节约时间之外,其中也应当还有一定的观望因素。美国的驻外大使,本来是个无限荣光的头衔,但现在的驻乌大使却绝对是个烫手山芋:白宫已经下决心从乌战脱身了,但若是脱身的不是那华丽,像撤离阿富汗时那样狼狈,美国的驻乌大使可就糗大了。因此,现在任命一个务实的临时代办,也是为以后美国外交官可以放心地狼狈撤离基辅,打下了伏笔。
费舍尔的任命,本质上标志着美国对乌战略进入“俄美合作阶段”。通过启用费舍尔这种兼具区域经验与政治可靠性的技术官僚,白宫正在编织三条战略通道:其一是构建乌克兰政权过渡的“软着陆”机制,其二是保留与俄罗斯进行利益交换的沟通管道,其三是为最终削减对乌军援构建外交合理性。
这种“去大使化”的人事安排,既是对美国日渐高涨的孤立主义声浪的妥协,也是将乌战黑锅彻底扔给欧洲的前奏。而在更宏大的战略棋盘上,费舍尔的使命或许预示着美国全球战略的范式转变:从依靠制度性联盟维系霸权,转向依托灵活的特使外交,实现成本控制。当这位曾见证美国干涉白俄罗斯总统大选彻底失败的老牌外交官,踏上基辅土地时,她背负的也许不仅仅是结束俄乌冲突的短期任务,更有为美国后霸权时代的战略撤退探路的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