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5月2日电(记者吴慧珺)暮春的皖南,山峦叠翠。5月1日,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安凌镇芦荔村的停车场内,来自浙江杭州的游客郑媛正准备给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她掏出手机扫了扫充电桩上的二维码,充电桩屏幕即刻显示:“当前功率120千瓦,预计30分钟充满。”

  “听说这个古村落很久了,早就想来看看。”她笑着说,出门前自己还担心古村充电会不会不方便。


  5月1日,在祁门县芦荔村停车场内,车主们正在给新能源汽车充电。新华社发(胡科伟摄)

  遍布山乡的充电网络大大助力了乡村旅游发展。如今,安徽拥有“整车+零部件+汽车后市场”的全产业链,其中,汽车后市场建设正以充电桩为抓手,逐步构建起覆盖城乡、贯通产业链上下游的生态体系。

  5月1日上午,在位于安徽宣城宁国市青龙乡的皖南川藏线入口,车辆开始排起长龙,国网宁国市供电公司方塘供电所所长刘胜军正和同事们引导新能源车主前往相对空闲的充电场站补电。

  皖南川藏线又称“江南天路”,东起宣城宁国市青龙乡,西至宣城泾县蔡村镇,因穿行于崇山峻岭间的蜿蜒公路与水墨画廊般的皖南风光交相辉映,是自驾游爱好者的理想目的地。


  “皖南川藏线”青龙乡龙阁村储家滩景区航拍图。新华社发(韦振摄)

  记者了解到,目前,皖南川藏线沿途热门旅游景区均布设了快充场站,站与站之间距离不超过30公里,过去,在旅游高峰期充电桩难免会出现不够用的情况,如今,景区内1000余家民宿自建了充电桩,与沿途的充电站形成“充电联盟”,彻底消除了新能源车主自驾游的“里程焦虑”。

  随着安徽安庆桐城市六尺巷景区的“出圈”,来自安徽淮北的游客郝景春趁着“五一”小长假带孩子来感受“礼让谦和”的历史智慧。“一进停车场就能看到礼让文化宣传!”在安徽安庆桐城市的六尺巷景区停车场,郝景春对“礼让谦和”主题充电区竖起了大拇指。

  为了提升景区充电承载能力,从2025年1月起,国网桐城市供电公司对充电设施开展“精升级”,在六尺巷景区周边500米内布局10台快充桩、26台慢充桩,形成“5分钟充电服务圈”。

  高速公路已经迎来车流高峰,服务区充电网络建设也正从基础覆盖向品质服务跃升。据安徽交控驿达服务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韩东光介绍,为缓解小长假期间因充电桩不足造成车辆排队时间过长,车流量大的服务区协调增加了移动充电设施,方便车主快速补电;安排专人引导车辆有序进场充电;由各高速公路管理处及时在相应路段动态发布充电场站信息,提醒司乘人员择优选择服务区充电。

  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加入节日出行的队伍,对充电基础设施保障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据安徽省汽车办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底,全省充电桩总量81.3万个,同比增长61.4%。在此基础上,安徽还聚合各类市场主体充换电基础设施资源,推广应用全省统一的充换电服务移动客户端“安徽充换电”APP,为广大新能源车主提供“一站式”的充换电服务。

  便捷的充电网络不仅是基础设施,更是绿色发展的“毛细血管”。如今,从皖南古村落到城市核心商圈,从高速公路服务区到特色文旅小镇,流动的车灯化作星河,涌动着绿色出行的澎湃动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