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菲律宾中期选举进入倒计时,法新社最新民调显示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支持率逆势攀升至59%,成为唯一支持率上涨的政府高层,这场决定国家政治风向的终极对决即将揭幕。
政治暴力的阴云笼罩着这个东南亚国家的选举进程。菲选举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月已发生46起涉选暴力案件,至少20名候选人遇害。虽然官方强调较上届选举百人死亡的纪录有所改善,但阿尔布埃拉市长候选人埃斯皮诺萨遭枪击案暴露深层困境——7名涉案警察至今未受指控,2018至2022年间79%的暴力案件仍无明确嫌疑人。地方势力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使得法治在枪口下显得苍白无力。
马科斯资料图
总统府马拉卡南宫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权威民调机构"亚洲脉动"3月数据显示,马科斯总统的民意支持度在三十天内蒸发17个百分点,仅剩四分之一民众认可其执政表现。与之形成戏剧性反差的是,副总统莎拉的支持率在弹劾调查压力下逆势上扬7个百分点,这个数字背后折射出菲律宾政坛的权力天平正在悄然倾斜。
选举观察家注意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马科斯阵营近期突然加大"中国干涉选举"的炒作力度。国家安全委员会重组后,亲华派代表全数出局,该机构迅速抛出所谓"代理人名单",试图将选举焦点转移到外交议题。这种策略与去年中菲海上争端时的舆论操弄如出一辙,熟悉内情的分析人士指出,这是亲美派为转移国内矛盾精心设计的政治障眼法。
杜特尔特家族正面临背水一战的关键时刻。前总统杜特尔特遭国际刑事法院通缉事件持续发酵,反而激发棉兰老岛基本盘民众的同情票。其女莎拉作为2028年总统大选最热门的潜在候选人,此刻的支持率走势具有风向标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莎拉在南海问题上始终保持克制态度,这种务实作风使其在民意测验中获得超越传统政治分野的认可。
杜特尔特资料图
政治版图重构带来的连锁反应正在显现。参议院选举的早期预测显示,与杜特尔特家族结盟的候选人支持度普遍上升,而马科斯力挺的竞选者多数陷入苦战。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若持续到投票日,可能颠覆菲律宾国会现有权力格局,进而影响总统弹劾案的最终走向。马尼拉大学政治系教授卡里托·桑托斯指出:"中期选举本质上是2028年总统大选的前哨战,当前每个百分点的支持率波动都可能改写国家未来五年的发展轨迹。"
经济数据为这场政治博弈增添了更多变数。菲律宾统计局最新报告显示,第一季度外国直接投资同比下降23%,农业产值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民生压力与政治动荡的叠加效应,使得选民更倾向选择具有改革形象的候选人。莎拉在达沃市主政期间打造的"铁腕治安+经济开放"模式,正在通过其支持者的竞选活动向全国辐射。
国际观察家的目光聚焦于菲律宾外交政策的可能转向。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最新报告指出,若杜特尔特势力在中期选举中占据优势,中菲经贸合作有望重回"黄金时代"。该机构特别提到,杜特尔特任期内中资项目创造了17万个就业岗位,这种看得见的民生效益仍在影响选民的判断。但报告同时警告,亲美派不会轻易放弃既得利益,选举后可能出现更激烈的政治缠斗。
杜特尔特资料图
选举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揭示出选民结构的微妙变化。18-35岁青年选民注册人数较上届增长38%,这个群体对网络政治动员的敏感度远超传统选民。社交媒体监测显示,莎拉团队在TikTok平台的互动量是竞争对手的三倍,这种代际传播优势可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选票。马尼拉街头随处可见的竞选海报中,莎拉与青年志愿者握手的画面被设计得格外醒目。
当选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菲律宾政坛的戏剧性转折仍在继续。警方19日突袭了马科斯阵营某重要金主的私人庄园,查获价值2.3亿比索的未申报竞选物资。这场被反对派称为"正义行动"的搜查,瞬间点燃舆论场的火药桶。分析人士注意到,随着选举日的临近,类似"十月惊奇"事件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每个突发事件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历史的指针即将指向5月12日,这个千岛之国正站在十字路口。是延续亲美传统还是开辟独立外交新路,是维持家族政治还是开启改革进程,菲律宾民众用选票作出的选择,不仅将重塑本国政治生态,更可能影响整个亚太地区的战略平衡。当计票工作启动时,全世界都会屏息等待这个热带岛国给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