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东莞市博物馆新馆迎来了关键节点——主体结构全面封顶!“五一”期间,200余名建设者坚守工地一线,用双手将设计蓝图上的“山水意象”化为现实,为东莞文化强市建设按下“加速键”。



新馆建设项目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地现场,焊枪喷出的蓝色弧光逐渐熄灭,来自湖南的电焊工王师傅说:“能参与这样一座文化地标的建设,感觉劳动节特别有意义。”

“五一期间,我们实行两班倒作业,每天有10个工种同时施工。”该项目生产经理李登钊介绍,为应对近期强降雨,项目团队提前储备防水材料,搭建移动防雨棚,将降雨与作业面隔离开来,确保混凝土浇筑、焊接作业等关键工序不间断。



据项目技术总工刘阳介绍,在博物馆项目建设过程中,团队创新应用了DFC数字建造系统,从设计源头植入数字建造模型,打通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控,以BIM预演,实现建筑、结构、机电等多专业协同,提前规避不同专业复杂节点施工冲突,确保施工图、深化图零问题。此外,项目还创新应用了免开孔模板剪力墙加固体系、流态固化土、ALC墙板等技术助力“无废工地”的打造。

据了解,作为东莞市重点文化建设工程,项目选址于东莞市中心广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率领团队设计。建筑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相当于老馆的20倍,以国家一级博物馆标准建设。项目以“立足东莞、辐射岭南、面向世界”为定位,建成后将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博物馆。



▲效果图

东莞市博物馆新馆项目封顶后,将全面转入室内外装修与展陈布置环节,预计2026年10月开馆。这座融合着岭南元素与现代钢结构的建筑,未来将陈列穿越千年的莞邑文物,成为大湾区文化版图的重要坐标。新馆的落成,将极大提升中心城区的文化品位与内涵,展现并传承莞邑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脉络,为“博物馆之城”的建设注入强劲动力,推动东莞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繁荣。

(记者 刘艳)

来源:东莞广播电视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