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来独往,有两种状态。

其一,主动独行。

其二,被动独行。

很多人告诉你,一定要远离独来独往的人,因为他们对社交是不屑一顾的。

但任何事情,都不要走极端,应该一分为二来看。

我们只是注意那些独来独往的人,通过观察和判断他们的真实状况,然后决定是否靠近,这才是应有的理智。



01

他们独特立行,会带着你走上正途。

独来独往的人,一般习惯内敛,不擅长表达,或者不想去过多表达。

他们更是独具慧眼,合群不合群都不在乎,总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取得成功。

从这样的角度看,独来独往的人,是充满正能量的人,并且敢于打破层次,不会活得刻板。

而社交的时候,我们都希望跟对人。那带着正能量的人,就值得跟随。

北宋时,有一个叫李唐的人,从小读书很多,但是家境一般,无法送他去科考。他因此选择了卖画为生。

他绘画的方法很特别,很多贴近乡村生活的画作,因此收到地方群众的欢迎。

他还特别较真,就算是卖画的艺人,也把自己当成画家来对待。

有一次,他受人委托,临摹名画《邢和璞司房次律图》。看到画作,他没有动笔,而是研究了很多天,从每一个细节去思考,共情绘画人的思维。当他把临摹的画拿出来的时候,大家都点赞“如出一辙”。

到宋徽宗时期,朝廷开了画院,招收画家。李唐参与了招聘活动,并顺利入选。

好景不长,北宋灭亡了。宋徽宗被掳到金国。李唐作为宫廷画家,也到了金国。

很多朝中人,到了金国,就卖主求荣,一旦生活安稳了,就得过且过。李唐却想尽办法,往南逃。

有一个叫萧照的山西人,处在乱世,为了谋生,就加入了抗金的起义军。

萧照跟着起义军到了太行山,遇到了独行的李唐。看到李唐的行李中,都是画作,而不是金银财宝,也不是武器,觉得很奇怪。

当李唐南下的时候,萧照就决定跟随。

两个人到了临安,此时南宋已经建立,但是不很稳定和繁华。

在临安,两个人以卖画为生,日子过得非常凄苦。萧照无怨无悔,还谦虚好学。

多年后,李唐七十多岁了,作为北宋旧臣,被召集到宫里,继续做画师。萧照,顺理成章,就成为了南宋的画师。

宋高宗还给萧照的画作题诗:“白云断处斜阳转,几曲青山照画屏。”

跟着一个独行的人,走了千万里路,又吃尽苦头,但是人生却变得亮堂堂。因为独行的人,咬定青山不放松,方向也是对的。

有一个作家说过:“人这一生,不需要太多的朋友,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不相为友,圈子不同,那便没有必要相融。”。

我们都知道“花若盛开,蝴蝶自来”。可是很多人不知道,花开自己,你再来投靠,已经晚了,他的身边围满了人,根本没有你的位置。

正确的做法是,他未盛开,你就来了。待他盛开,你就是第一个被抬爱的人。

只要你认定一个人,可以为你引路,并且他的路,也是你想要的。那就追上去,积极互助。



02

如果他们是被孤立了,你要担心被他连累。

看过这样一段话:“独处一开始不是自愿,后来经历多了,体会到人的丑恶,就不再愿意和人交往了。从此喜欢独处。”

是的,人性是丑陋的,希望自己好,又同时不希望别人好。

如果你遇到一个人,非常自私自利,非常期待鹤立鸡群,那么你就要小心了。他独立的样子,往往是被大家孤立之后的样子。

一个被孤立的人,你应该躲远点,否则他挨打的时候,拳头也会落到你的身上。

在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有一个叫贺若弼的人,名将之后,武艺高强,熟悉兵法。

他一心要出众,因此在投靠隋文帝之后,表现特别积极。

588年,贺若弼带兵攻打南陈,围困建康城。他带头发起攻击,破了北门。

另外一个将军韩擒虎,接着攻打南门。南门士兵看北门已经攻破,索性投降。

两个人同时进入建康城,贺若弼非要认定自己是“头功”,差点和韩擒虎打起来。

隋朝建立之后,贺若弼自以为功劳巨大,就处处对人挖苦打击,口无遮拦。

朝廷里的官员,都排挤贺若弼。还找了很多的把柄,弹劾贺若弼。

到了隋炀帝时期,贺若弼因为嘲讽隋炀帝好大喜功,被诛杀了。

牢记一句古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一个人被孤立,不是他人品好,被大家排挤;功劳大,被大家嫉妒。而是他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个人品好、功劳大的人,谦卑做人,自然就会被大家欢迎;若是他能力强,乐善好施,就根本不差朋友。

狂妄自大的人,居高临下的人,扶不起的阿斗,习惯使坏的人......都是被人排挤的对象。你和他们保持距离,最理智。



03

当然,也有一些独来独往的人,具有很强的戒备心,对谁都不信任,也不会让人靠近。这时候,你就远远地看他,学习他的优势,不要去打扰。

多数喜欢独行的人,不太喜欢说话,显得不够热情。但他们是善良的人,你就不要介意了。习惯君子之交淡如水。

从今往后,不亏待每一份热情,也不讨好任何的冷漠。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